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高校扩招硕士研究生,住宿资源紧张

条评论

高校扩招硕士研究生,住宿资源紧张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硕士研究生,住宿资源紧张的问题愈加凸显,为学生提供宿舍不再是高校的既定规则;多所高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这一做法,引发不少关注与讨论,不乏有人质疑其合理性。(据12月13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图片
某高校大学生在宿舍楼下排队办理入住手续(图源:新华社)
读大学住在学校里,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早已成为一个理所当然的惯例,宿舍或许有旧有新,条件或许参差不齐,但只要考上了,学校肯定会提供住处,很多学生和家长心里都是这么想的。惯例突然被打破,引发争议也是在所难免。争议未必是坏事,很多事情就是在争议中越来越清晰明了。
从表面上来看,学校不提供住宿,怎么看都是方便了学校,麻烦了学生,肯定会遭遇一定的舆论批评,也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报考选择。但对于高校来说,这也许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必须做出的决定。因为学校就那么大,扩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随着招生规模扩大,学生却越来越多,没办法提供那么多宿舍,是非常现实的问题。而且,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部分本地学生或者非全日制的学生,其实并没有那么刚性的住宿需求,只会偶尔来宿舍,床位长期空置,也是一种浪费。目前来看,多数实施这一举措的高校主要针对的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想必也是考虑到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差异。
此前,教育学者熊丙奇指出,由学校为学生提供集体宿舍的住宿服务方式,并不是“国际惯例”,在发达国家,本科生、研究生在校外租房都挺常见。这的确是一种趋势,随着高等教育越来越向“宽进严出”的方向发展,学生接受教育的方式和时间都会更灵活,无论学生用多少年毕业,都要求学校一手包揽所有学生的住宿,显然既不合理,也不现实。
虽然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高校在这个问题上也不能简单快速地“一刀切”,循序渐进、分类处理很有必要。因为学校不安排住宿,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首先就是算经济账,虽然学校宿舍也要交住宿费,但是比市场租房还是便宜太多了,尤其是在房价较高的城市,有些大学一年的住宿费,拿到外面租房子一个月就没了,学生毕竟多数都没有独立赚钱,这笔额外的负担,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起。尤其是一些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可能考上研究生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不应让经济费用成为他们的忧虑,耽误了他们学习发展的机会。
其次还有公平问题,现在不少高校都是不给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住宿,虽然感情上都可以理解,但以研究生的类型来区别对待,难免会有歧视的意味,让人觉得专业型硕士就比学术型硕士“矮一头”,影响公平和谐的校园氛围。
所以,即便高校为了解决现实困难,需要逐步将部分住宿安排交给市场和社会资源,对于一些明显存在的问题,也不能甩手不管,而应该有预案,有办法,有保障。不管是和社会力量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性价比相宜的校外住宿资源,还是通过其他方式对学生、尤其是贫困生进行兜底保障,高校都有责任保证学生有安居之所,有读书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