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

条评论

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

内卷,大概从来没有像如今这般出现在很多人的生活中。其中,又以教育内卷更为人所熟知。甲家长给孩子报两个补习班,乙家长就给孩子报三个,丙家长干脆给孩子报四个,甚至提前两三年学高年级课程……孩子家长都疲于奔命,表面上看个体分数得到了上升,但基于平均线的分数也在水涨船高,到最后换得个“大家都很累,局面也并没有改变”的结局。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王欢委员对于当前教育问题的直言不讳令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了一段话:

“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

“家长焦虑”的背后,是“唯分数论”的指挥棒。总书记一语道破:

“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是比较多的,有的很小的孩子心理问题一大堆。”

正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胡卫对此问题也格外感同身受,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专家,他认为只有深入变革教育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好“指挥棒”正向功能,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教育“内卷”顽症。

“教育评价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胡卫说,教育评价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挥棒”和“加速器”作用。

教育“内卷”日趋严重,出路在哪里?委员建议变革教育评价方式是根本

■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图片来源:委员供图。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而现实中,以考试代替评价,以分数代表能力,唯分数、唯升学情况严重,导致中小学学生厌学、家长焦虑、学校无奈,使得教育背离初心,出现了“内卷”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成因很复杂,而教育评价改革裹步不前无疑是主因之一。

评价取向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素质;考试评价改革流于形式、难以奏效;考试评价内容多强调知识而忽视能力因素;评价功能上过于突出选拔而忽略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胡卫看来,现行教育评价主要存在这四方面的问题。

虽然历次中、高考改革形式不断翻新,但多停留在增加考试次数、增强学科选择和改变考试时间等上面,而评价内容却并发生实质性变革,甚至还强化了应试倾向。评价方式仍重在分等筛选和“以分取人”,忽略学生个性和禀赋差异……种种因素作用下,加剧了学生负担和家长焦虑。

教育“内卷”日趋严重,出路在哪里?委员建议变革教育评价方式是根本

胡卫表示,从推动基础教育健康、和谐、永续发展考虑,评价是为了不评价,评价应当重在促进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幸福地成长。为此,必须深入变革教育评价方式,使教育评价回归其本源,真正发挥好“指挥棒”正向功能,以从根本上破解教育“内卷”顽症。

1、稳步推行量性与质性相结合的全面评价模式。

要逐步降低考试量化分数在评价中的比重,减轻考试结果重要度,仅将考试分数作为学科知识方面的评价指标。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质性评价,将学生在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同样列为重要评价指标,体现评价整体观。

2、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打破选拔中的唯分数取向。

中、高考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次考试,其评价的最大功效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不能过分追求评价结果的标准化和客观性,不仅要改变考试次数,还要将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加以通盘考虑,特别是要提升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在人才选拔中的功能和权重。

3、积极创新评价方式,探索实行个人内生性评价。

适应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改变单一的纸笔考试方式,尝试在试点基础上稳步推行情境式、体验式评价。将学生从没有意义的题海中拯救出来,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内生性评价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向上获得更好发展。

4、实行增值评价,让学生在感受喜悦中增强自信。

以新生入学成绩和表现作为评价起点,借助信息化手段,用好用活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档案,全面记录学生成长中的重要轨迹和关键事件,对其进行增值性评价,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将增值评价结果形成质性等级,并以恰当比例计入中高考成绩。

“让每个学生都有喜悦感、获得感,使教育评价真正成为学生人生幸福的‘加速器’。”胡卫委员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