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什么是家庭教育?

条评论

什么是家庭教育?

对于那些初人为母的妈妈们来说,一开始都是沉溺捧在手心里的呵护中,当孩子一日大一日、慢慢开始暴露顽劣的天性后,温柔细腻的妈妈也变得时而咆哮动不动就发脾气,潜意识里的情绪就会变得很难控制还隐藏在身边的鸡毛蒜皮小事里,有个朋友教育孩子的时候每次都是孩子哭、她也跟着哭,把孩子揍一顿之后就会后悔出手的力气太重了。

什么是家庭教育?拒绝思考只想结果的父母,都会陷入纠结这个怪圈

实际上,教训了孩子之后又陷入懊悔的这个纠结怪圈,几乎每一位父母都是踩着脚印走过去的,而问题多多的孩子背后我们还不得不承认有个“懒”于思考的父母,关于这一论点先不要着急否决,我们可以看完以下这个故事再做结论:

小秦是一位二胎妈妈,每次孩子一哭她的情绪就很容易崩溃,有一天大宝不小心把一个花瓶给摔破了,小秦情绪失控地批评孩子“你看看你有什么用?每天除了闯祸什么都做不好”,爸爸听到后插嘴道“不就是打碎了一个花瓶嘛”。

什么是家庭教育?拒绝思考只想结果的父母,都会陷入纠结这个怪圈

在爸爸看来花瓶摔坏了再买一个就行了,但是在妈妈小秦看来孩子一直被理所当然地搞破坏的话,最后会陷入教育里一筹莫展的失控状态,有了爸爸的理解后小秦的情绪更加失控甚至还对孩子上了手,而一顿发泄后自己心情是好受多了、孩子却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每逢教育后小秦还会陷入懊悔的状态,“不就是一个花瓶嘛”无数次反问着自己,但潜意识里的情绪总是操控着我们,让某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变成大事。

什么是家庭教育?拒绝思考只想结果的“懒”父母,更容易陷入懊悔的纠结怪圈

实际上,如果我们多观察、多思考的话,不难发现难以控制情绪的爸爸妈妈,通常都是只看表面不愿意思考、只想结果的“懒”父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每一次犯错都有一个诱因在牵扯着TA们,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多去了解会发现孩子也更愿意和父母沟通。

什么是家庭教育?拒绝思考只想结果的父母,都会陷入纠结这个怪圈

就拿小秦的孩子摔破一个杯子来说,面对孩子摔破杯子首先表现的情绪不是恼怒,而是检查孩子是否有被玻璃渣伤害到,通过实际关心让孩子意识到“杯子摔破了会划伤人”,家庭教育的宗旨实际上并不是特别复杂难懂,只要我们从关心和用心的体察基点出发,当我们愿意从细节体察孩子时就能理解孩子某些行为背后的诱点,如此一来很多看起来难以控制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

那么,在孩子的教育基点里父母该如何关心、用心体察呢?

1、及时给愤怒按下“暂停键”

尽管天下父母心没有不在乎自己孩子的父母,但是在现实的教育家常里,大半部分家长都无法做到只在乎孩子的感受,首先在“孩子和自己的理论”发生分歧时就无法做到只在乎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大冬天要吃冰激凌、穿短袖公主裙,又或者孩子为了不学习故意破坏书本,在种种意识层面里几乎就无法获得人行合一,就像是我们想要理解孩子但却总是做不到一样。

什么是家庭教育?拒绝思考只想结果的父母,都会陷入纠结这个怪圈

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自己就被情绪控制了,那么在愤怒的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只有孩子所有的负面体现,在负面的情绪影响下家长的视野也会变得非常狭窄,看待孩子包括处理事情都只不过是为了自己泄愤而已,简单地说情绪虽微不足道但却主宰着我们的生活举止,这种无形的力量虽然无法彻底控制住,但是在情绪即将爆发时至少要按下“暂停键”,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发脾气、为什么要生气”,当身体潜意识层面有了提示声音的阻止后,自己暴躁的情绪反应就会跟着减少很多。

2、在教育的体察里需放下道理

在家庭教育的体察里,除了及时给自己焦躁的情绪按下“暂停键”之外,还需要放下我们所谓的大道理通篇,要知道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若是懂得大道理又何苦和父母针锋相对呢?关于大道理我们还需要承认这是一个批判形式的存在,这就像是我们遇到某些人大道理通篇的时候心里就会嘀咕“就你懂得多”,这里面除了嫉妒之外更多的是距离感,往往讲大道理的人给我们的感觉就像是在批评众人式的教育,故而很多人一听到“讲道理”就心生厌倦。

什么是家庭教育?拒绝思考只想结果的父母,都会陷入纠结这个怪圈

在家庭教育形式里的孩子们往往都是生活在感觉方面,与其跟孩子磨嘴皮讲一大堆大道理倒不如放弃跟孩子讲道理,避免在某件事、某个行为里让孩子受到心灵的二道创伤,放下大道理之后我们可以用轻松又简单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意图,比如“我知道你很生气,如果你把生气的原因说出来,爸爸妈妈怎么会知道你在想什么呢?”,明确地告诉孩子自己不是什么都知道,即便是和父母关系再亲也需要沟通的需求,他们才会时常把有什么需求就说出来,而不是把乱发脾气、或者顶嘴去当成情感寄托。

3、摘掉自己内心的芥蒂、真正去理解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总说不能理解孩子、读不懂孩子究竟在想什么,如果你的孩子肯沟通的话,多半部分还是家长没有做出实际性的意愿改变,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率先摘掉自己内心的芥蒂、真正去理解孩子,比如孩子此时因为某件玩具得不到而动手打父母,这个时候很多父母不是说孩子脾气太大,就是“小时候就打人长大后还得了”的批判性格调。

什么是家庭教育?拒绝思考只想结果的父母,都会陷入纠结这个怪圈

遇到喜欢用批判性格调去应对孩子的父母,我们可以小小地测试一下他们的童年生活,会发现他们在童年也受到了不小的内心挫折和批判性的语言伤害,这个结论至少在我身边的多位朋友、包括我自己都非常贴合的,因为从小不被父亲认可、经常被批判性语言中伤的我,发现结婚生了孩子之后,也经常用父亲曾经批评我的语气去批评自己的孩子,这就像是一份烙印一样形成了无法察觉的情绪干扰。

什么是家庭教育?拒绝思考只想结果的父母,都会陷入纠结这个怪圈

因此,当我们面对某一位父母对某个孩子大发雷霆甚至上手的时候,不要单方面地指责某某父母的失职不知道跟孩子好好沟通,因为情绪容易失控的父母TA们的童年也是伤痕累累,对于情绪总是容易失控的父母家人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必要的时候协助教育让失控的情绪得到暂缓性的休息,在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里父母一定要摘掉自己内心的芥蒂,不要让伤害二次重演在孩子身上。

最后,关于孩子健康教育里的体察方面,我们要鼓励自己、更要鼓励孩子,成长不是孩子专利也不是父母的特长,只有携手前进、放下孩子和父母的身份束缚,以轻松的合作伙伴式身份相处才能读懂孩子,告诉孩子也告诉自己“准备好了吗?家庭教育这次必修课我来了,请多多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