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那些从小被忽视的孩子内心都有一个黑洞

条评论

那些从小被忽视的孩子内心都有一个黑洞

最近,一位爸爸发布的“如何改善父女关系”的求助帖,引起了众多网友关注。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这位爸爸说女儿刚上高一,因为自己工作繁忙,导致和家人聚少离多,从小她都是由妈妈带,自己对她关心很少。

 

加上很少见面且话不投机,每次见面都不知道说什么,因此父女俩关系一直都不是很好,甚至女儿看自己的眼神都变了。

 

他心里很是迷茫和恐慌,想要扭转在女儿心中的形象,但每次刚想和女儿好好交流的时候,却总被她拒之门外。

 

梗在父女俩之间的鸿沟,确实让人费神!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但归根结底,他和女儿的困境,源于他曾经的忽视和不在意。

 

如若他当初能在工作之余抽时间与孩子用心交流,也不至于像现在这般,相处地小心翼翼。

 

常言道:给孩子最好的爱是陪伴。但其实陪伴还有另一层含义,陪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感情和关系。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但很多父母却总是以各种理由错失本该给孩子的陪伴,等到孩子和自己疏远才想要补救。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那些由错失陪伴所导致的“陌生”

不应该被定义为叛逆

 

《变形记》某一期的男主角李锦鉴,是个城市问题男孩。

 

他很小的时候,就被扔给爷爷奶奶照顾。父母远在北京打拼,11年来不曾参与他的成长,导致他沉迷游戏、脾气暴躁,欺负妹妹。

 

年迈的爷爷奶奶管不了他,只能让儿子回来管教。

 

父母得知后,只能放弃北京的生意,回家管教儿子,原想着儿子会有所改善,不曾想情形变得更加“鸡飞狗跳”。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儿子不仅沉迷游戏,还经常责骂家人,甚至殴打妈妈。

 

全家被折腾得心力交瘁。父亲无奈之下,将他送到农村改造,好让他能早日“改邪归正”。

 

送走时他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再面对儿子的“无赖”了。殊不知他曾在孩子身上偷的懒,如今成为了他给自己挖的坑。

 

儿子的冲动暴躁只有父母能平息,那些由错失所导致的“陌生”,也不应该定义为:青春期的叛逆。

 

父母不在孩子身边,不知他心中所想,不知他语言的潜在含义,更不知如何与他更好地交流,双方自然会感到陌生。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你眼中的“叛逆”,是孩子内心诉求不被在意的愤怒、对父母不理解的控诉!

 

父母别无他法,只能耐心修复,而不是粗暴认为孩子不是当初那个“孩子”,从而割舍彼此的连接。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那些从小被忽视的孩子

内心都有一个黑洞

 

热播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从小就不受妈妈待见。因为是明玉,才让妈妈想离婚的愿望落空。从小到大,从不关心明玉的感受,甚至很少正眼瞧她,将心中的怨气都重新发泄在她身上。

 

在明玉的记忆中,妈妈眼里只有大哥二哥。大哥考哈佛,能安心学习;二哥考上大学,能出去旅游;自己高三学习紧张,想要一套复习资料,妈妈却称没钱。

 

此外,她还要给二哥洗衣服,忙得不可开交。可妈妈对这些不公从不觉得不妥,默认是她的义务。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妈妈的心里没有她的位置。大哥考上哈佛学费不够,就将她的房间卖了供他读书,让她和父母挤一间。

 

这让苏明玉的心彻底凉透了,和妈妈大吵一架,搬出去再没回来,直到妈妈离世。

 

妈妈的种种不公和忽视,导致她成年后的冷漠。

 

在公司她是“女魔头”,除了对师傅和朋友有一丝温情,对其他人都很漠然。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即便她已经是一个人人敬重的女强人,但对于童年的忽视,她依然感到悲伤,却又不敢触碰。

 

父母们千万别小看“忽视”的威力,它会给成年后的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甚至是“毁灭性打击”。

 

TED演讲《青少年到底想要什么?》讲道:一个青少年最害怕的不是被拒绝,而是被忽视。

 

每个孩子都渴望关注,尤其是父母的关注。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正如英国儿童精神病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所说:“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连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燃料。

 

而缺失这种必要的情感连接,孩子也许还会成功,但会感觉自己内心空虚,像缺失了什么必要的东西,他们苦恼而挣扎,却没人看得到。”

 

忽视,会将这种情感连接生生切断,让孩子的心逐渐变冷、变硬。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长大后,这种情感需求会变成孩子内心的一个黑洞,因为缺失太多,怎么都要不够、填不满,却又不断的挣扎。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父母如何做,

才能更好的补救陪伴缺失?

 

时光已逝,对于孩子曾经错失的时光,亦不可能倒回,重头再来。

 

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珍惜当下的岁月,尽可能给孩子心灵的“补救”,让孩子觉得你心里有他,在意他,并不是完全忽视他;让孩子知道他并不是一个“透明人”。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1. 放下身段,投其所“好”

 

很多父母总是“端着”,认为孩子必须敬自己,才会有做父母的样子。

 

其实不是,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你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本质上彼此是平等的关系。

 

如若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你却一直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姿态,迟早会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父母们只有放下身段,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孩子才会卸下防备,让父母走进自己的世界,坦露自己的需求。

 

在父母更好的了解到孩子的喜好后,才能更好的投其所“好”,增进彼此的感情和距离,进而和孩子有更多共同的话题、有更多爱的互动、有更多的听见和看见。

 

毕竟一个家庭的温暖,是需要彼此看见、听见的。而只有循环往复的爱,才是温暖的永续之源。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2. “精致”的温暖,胜过朝夕的冷漠

 

如今很多家庭因为父母的工作原因,不得不分隔两地 ,所以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并不那么显得亲密。

 

但依旧有很多父母不愿错失孩子的成长,愿意花仅有的空闲时间来和孩子相处,给予孩子精致的关注和温暖,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给自己留遗憾。

 

著名主持人杨澜工作非常繁忙,可即便如此,她也依旧抽出时间给孩子“精致”的温暖。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下班回家后,即使再忙再累,也要和儿子进行有效的交流,耐心听儿子说话,听他诉说家里或学校中的每一件事,让儿子感受来自妈妈全心的、短暂却高效地陪伴。

 

虽然陪伴的时间少,但也胜过朝夕陪在身边的冷漠,这种精致的“温暖”,可以不让彼此成为一个屋檐下最熟悉的“陌生人”。

 

3. “厚着脸皮”,主动找孩子交流

 

田亮的女儿森碟,被田亮和叶一茜称为“聊天终结者”。

 

引得叶一茜经常在微博上吐槽:和森蝶聊天,每一句都是ending。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田亮也曾透露:只要自己想坐近和女儿说说话,森碟一准儿跑得远远儿的。

 

对此,田亮表示很受伤,但也无可奈何。既然森碟不理睬,他就只能“厚着脸皮”找女儿说话,即便常常被“敷衍”。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很多父母会觉得既然孩子都对自己不理睬,自己就没必要上赶着去“丢脸”。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孩子在青春期虽然不想和父母有过多的语言交流,但却很渴望父母的关心,孩子只不过面上很冷酷而已。

 

家长要做的是,读懂他内心的需求,但又不戳穿。因为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好比一对“闹别扭的恋人”,总有一方要主动。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李玫瑾教授曾说:“父母的亲自陪伴,比丰富的物质更重要。”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一晃他们就长成了别人眼中的“大人”,但孩子却依旧是孩子。

 

他们不仅需要父母的关注和“烦人”的唠叨,也需要高质量的陪伴和不被定义的误解,才能被滋养成更好的自我,才能成长为一个内心有光、心中有爱的健全个体。

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

愿父母们都能明白:每一个孩子即便走得再远、飞得再高,也需要在回首时感受到父母的遥望和不离不弃,如此方得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