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当孩子有好的行为表现后如何夸赞他们?

条评论

当孩子有好的行为表现后如何夸赞他们?

最近看完《读懂孩子的心》一书,对其中诸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感慨万千,但让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当孩子有好的行为表现后如何夸赞他们?”

 

然后,我想到了一个人,孔融。

“孔融让梨”,是个悲伤的故事,它隐藏了一个父母教育孩子的漏洞

小学时,我们学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当然,当时的我惊叹于这个小朋友的无私行为,想着向他学习,学会谦让,因为这是一个好的行为。

 

现在,我却觉得“孔融让梨”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我们简单回忆下这个故事。一家人吃梨,父亲让孔融来分,这个四岁的小朋友将最大的梨给了哥哥,好的给了弟弟,自己拿最小的。

“孔融让梨”,是个悲伤的故事,它隐藏了一个父母教育孩子的漏洞

孔融上让哥哥,下让弟弟的举动让父亲很是诧异,了解缘由后,孝顺谦让的他也得到了父亲的称赞,这样的事情自然也传了很远,孔融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赞扬。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幼儿成长起来的,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让梨得到了父亲的称赞,得到了身边人的表扬,这种表扬是每个孩子在童年成长过程中都希望获得的。

 

那么,一个孩子从小就收获了太多的夸赞是否是一件好事情?

 

答案是否定的。

 

疫情期间,因为在老家呆的时间久,就知道了一些邻里间的八卦。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邻居家的一个弟弟。

 

那个男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小时候身边人都夸他“聪明”,当然,这是有原因的。

 

因为他姐姐大他很多岁,所以他从小姐姐就开始教他玩电脑、学英语、念拼音、学认字……,所以上学开始,他在同年龄阶段的小朋友之间是最出色的。

 

也因此,他收获了很多赞扬,他的父母,身边的亲戚朋友,无一不对这个孩子给予厚望,觉得他学东西快,真的太聪明了。

 

但现在,他连高中都没有考上,还是家里花钱复读,他在家也不体谅父母工作的辛苦,花钱大手大脚,他妈妈一提起来他的学习就头疼,也不敢说他,因为一说他,他就说自己不上学了。

 

他之所以成长成现在这样,是因为他父母的教育方式。

 

在他小时候每当收获了夸赞时,他的父母会常常以此为荣,还要不断地将他的某个显露聪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人前人后显摆,每当别人提醒他的父母要稍微注意一下别太惯着孩子时,他们不以为然。

 

父母的态度如此,孩子自然而然受到影响。他自己也常常觉得学校里功课不需要额外努力,经常玩耍。渐渐地成绩开始下降,直到现在降到了谷底,和父母的关系也很差。

 

过多的夸赞,让这个孩子小时候失去了努力的方向,结果只能自己承担。

“孔融让梨”,是个悲伤的故事,它隐藏了一个父母教育孩子的漏洞

那么孔融呢?

 

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还有第二个孔融的故事。

 

十岁时,孔融跟随父亲到洛阳做客,司隶校尉李膺颇有盛名,去他家的都是有学之士、有名誉或者是亲戚。孔融到门口后,对看门的人讲,我是李膺的亲戚。李膺思前想后自己什么时候有这样的亲戚,还是不记得。

 

于是便让孔融进门,问他与自己家是何种亲戚关系?

 

孔融答道:“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意思是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

 

身边的宾客都对他的话感到惊奇,不禁有些刮目相看,觉得这个孩子以后一定有出息。

 

唯有太中大夫陈韪说了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但孔融却回了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意思是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孔融让梨”,是个悲伤的故事,它隐藏了一个父母教育孩子的漏洞

10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言语说实话是很出人意料的。

 

这个时候的孔融已经对别人有不满自己的言语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否则不会轻易讥讽对方。

 

孔融因为让梨被人世人记住,也同样让他多了一样在乎的东西——世人的赞誉。

 

邻居家的孩子年龄现在还小,还有机会改变自己的未来。

 

但孔融的结局却给了我们更深远的教育意义。

 

汉代开始是以“举孝廉”推荐做官,孔融名声在外,自然而然当了官。

 

当一个人习惯了别人的赞美,习惯了被别人捧着后,他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

 

孔融就是如此。

 

因为他的名声,曹操很重视孔融,但他总是挑曹操的刺儿,渐渐曹操开始对他心生不满,一而再,再而三,曹操动了杀心。

 

因孔融谈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中,出则离矣。”

 

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将孔融全家杀害。

 

这句话的意思是父亲和儿子的关系,是情欲上头的产物,母亲和儿子就像水杯和水一样,只要水倒出去了,水和杯子就没有关系了。

“孔融让梨”,是个悲伤的故事,它隐藏了一个父母教育孩子的漏洞

再深一点意思是养恩大于生恩。

 

当时汉代社会是极为重视“孝道”的,孔融小时候就极为聪明,有贤名,懂谦让,讲孝道,现在竟然如此狂妄的言论,引起了世人的不满。

 

因孝顺谦让被世人所熟知,也因为不孝被曹操杀害。

 

孔融让梨,是一个好的行为,却是一个错误的教育方式。

“孔融让梨”,是个悲伤的故事,它隐藏了一个父母教育孩子的漏洞

父母夸奖孩子是很好鼓励孩子的方法,但是不应该一味地夸赞,那样容易捧杀。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夸奖孩子呢?

 

樊登老师在《读懂孩子的心》里有分享自己教育儿子嘟嘟的案例。

 

他对孩子的夸赞运用的就是情感式引导教育。

 

在他儿子嘟嘟三岁的时候,一次去考跆拳道的考试,需要抬脚把木板踢断,嘟嘟三次都没有成功,当教练点评小朋友的表现时,嘟嘟突然举手,请考官再给我一次机会,全场都愣住了。

 

最后,考官经过慎重考虑给了他一个机会,嘟嘟一下就成功了。

 

樊登老师是这样给夸奖嘟嘟的:

 

第一步:先确认他的情感。

他蹲下来对着嘟嘟问道:“嘟嘟,你刚刚有什么感受”?

嘟嘟说:“我刚才憋得眼泪都快出来了”

 

第二步: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该怎么办?

樊登继续问:“那如果这个考官不给你机会,你该怎么办?

嘟嘟回答道:“如果不给我机会,我就好好练,下次再考了”。

 

第三步:用情感引导的方式教他学会一个东西(最重要)

樊登选择了教会嘟嘟学会什么叫作“坚持”。

他蹲下来,目光直视嘟嘟说:“你刚刚的表现,爸爸真的很高兴”。

嘟嘟:“为什么?”

 

樊登继续说:“因为你刚刚表现出的这个行为叫作“坚持”,有时候有很多事情,我们轻易地放弃也就放弃了,但是如果我们再努力地坚持一下,就有可能成功,所以你今天的表现很棒,爸爸真的很高兴。”

“孔融让梨”,是个悲伤的故事,它隐藏了一个父母教育孩子的漏洞

然后嘟嘟就很高兴地跑开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获得最好的教育。

 

但很多时候用错了方法,孩子反而没有教育好,夸赞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回看孔融让梨的故事,如果孔融的父亲在他让完了梨,除了夸赞外,还运用了情感式引导的方法给孔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的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呢?

 

我们可以运用樊登老师分享的方法来走一遍过程。

 

首先,先确认孩子的情感。父亲可以和孔融站到同一水平线,直视他的眼睛问孩子的感受,这个部分是为了尊重孩子,了解他让梨行为的真实感受,他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

 

假设孔融让完了梨很开心,那父亲可以很欣慰,因为孩子真的很谦虚,这样的品质真的很优秀。

 

因此,父亲可以直接做情感引导式教育,告诉孩子他这个让梨的行为叫做谦让。

 

其次,当孔融习惯了接受别人的赞誉,行为已经有不妥之处,父亲还是可以做情感引导的。

 

如他十岁时因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言论直接开怼,父亲依然可以询问孔融的感受,他为何会有这样的行为,是感觉自己受到了冒犯吗?

 

接着可以问他,知道“虚心”是什么意思吗?

 

然后,告诉孔融“虚心”就是当别人说你“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时候不需要怼回去,而是直接谢谢他的劝诫。

 

当然,最重要的是,当孔融下次再表现虚心的行为时立即给予认可,给予肯定。

 

回到邻居弟弟身上,如果他的父母告诉他小时候努力跟着姐姐学习的样子叫做认真,叫做坚持,而不是聪明,当周围的人跟他们讲你家孩子真聪明,孩子已经享受在这样的赞誉中时提前引导孩子戒骄戒躁,虚心学习,是否他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呢?

“孔融让梨”,是个悲伤的故事,它隐藏了一个父母教育孩子的漏洞

这些虽然是未知的,但情感式引导的教育方法确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由儿童教育专家,注册家庭与儿童心理治疗师金伯莉·布雷恩提出,还著有《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同时,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所谓情感引导,就是向孩子传授情感规则,让他们知道如何辨认情感并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达。

 

通过情感引导而不是赞扬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可以奠定父母与孩子一生的亲密。

 

虽然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尽相同,但他们的未来却是有无限可能的。

 

孔融让梨,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假设时光倒流,孔融经过引导教育后,不知他的人生能否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