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孩子怕写作文,家长不懂如何教

条评论

孩子怕写作文,家长不懂如何教

    上初二的小芳回到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坐在书桌旁,握着钢笔冥思苦想。今天语文课临下课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是议论文,后天要检查。平日里小芳最怕的就是写作文,因为她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每完成一篇都像过难关一样痛苦。这次也不例外,她坐在那里,抓耳挠腮,好半天也无法下笔,急得满头大汗,写作文对她来说简直就是一种“煎熬”。实在没有办法,小芳只好找出了一叠作文书,决定来一个大拼盘。
 
    作文或许在一些同学心中很难写好,像要吃苦瓜一样,半天写不出一句话,写不完又怕老师骂。小芳同学的痛苦也正在于此。
 
    作文,顾名思义,也就是任由自己发挥,把自己的心里话,用一支属于自己的妙笔写出最真实的自己。在自己的文章里展开自由的翅膀,在自己的文章里像鱼儿般自由地畅游。
 
    写作文难,难在何处?
 
    首先是学生觉得无话可说。因此,作文中假话、空话连篇。写的人都是千人一面,记的事都是千篇一律,根本达不到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不少中学生家长都苦恼于孩子的作文没有自己的内容。这也就是学生无话可说造成的。
 
    学生为什么会觉得没有话说,没有内容写呢?第一,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所以对身边的人和事熟视无睹,自然积累的作文材料就缺乏,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第二,语文基础差,词汇贫乏,语言表达不准确。有的学生想写,但由于不知道方言的意思该用普通话的什么词汇来表达,以至于有的作文中方言与普通话共用,不伦不类。
 
    如“上面”写成“高头”,“以后”写成“二天”,“厨房”写成“灶门前”等。第三,作文训练时间太少,训练质量不高。按照中学教材要求,真正的作文训练每学期只安排七八次,每两周才有一次训练机会。有的教师认为作文反正都难,往往费力多效果差,干脆就任其自然吧,花在作文教学上的精力并不多。
 
    谁都希望有个什么“速成大法”才好,学生和家长都能免去许多烦恼。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谓“速成”,说得不客气点,至多是应付考试生出的种种“大法”。这“速成”作文,就好比流水线上制作出来的快餐—“快餐”能饱肚,但若想从中品尝美味,几乎是不可能的。
 
    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并没有什么捷径。家长要改变孩子写作文难的问题,关键是要激发孩子内在的情感,让他觉得心里的话要说出来才舒服。
 
    正如国内一位知名作家所说的“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
 
    (1)让孩子博览群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如今家长都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但指导孩子读书并不是给孩子买几本书那么简单。要引导孩子把书读好,家长至少得做两方面的工作:首先,帮助孩子选择可读的书,帮孩子选书不仅要注意书的价值,还得兼顾书的涉猎面;其次,还必须教给孩子读书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读书,有些书甚至得与孩子一起读。
 
    真正能把书读好了,书中的许多事迹、人物、景物等就能成为孩子平时习作中的素材。不仅如此,读好书对提高孩子的习作技巧,丰富孩子的语汇也同样大有裨益,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开卷有益”。
 
    (2)让孩子养成记日记、写随笔的习惯
 
    这是一个培养孩子写作能力的有效办法,家长要鼓励孩子把一天里经历的事情于睡觉前在脑海里过一遍“电影”,从中发现亮点,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文字不必太多。日积月累,孩子会在磨合中找到把想法转化为文字的方法,克服无从下笔的障碍。
 
    (3)利用好电视
 
    电视是一种有教育意义的工具,它能丰富孩子的习作素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因此消极地控制孩子看电视并非上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孩子看好电视。比如一些有意义的纪录片、历史剧、人物介绍,一些新闻、动画、喜剧,还有些体育文化、科学节目,都可以有选择地引导孩子看。
 
    要引导孩子观察电视中有特点的东西如山峰、树木、花朵等。另外,看完一个节目后,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写写内容提要,然后再与电视报刊上的介绍对比。当孩子对节目特别感兴趣时,家长还可引导他写写观后感。这些对切实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丰富孩子的习作素材都大有帮助。
 
    (4)让孩子学会感受生活
 
    现代文学理论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各类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孩子写作文觉得无话可说,没有素材,与孩子缺少生活有着必然的联系。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单调了,几乎是与大自然、社会“隔绝”了,每天都在家与学校之间来回。
 
    他们所接触的人就是父母、老师与同学。他们的日常见闻局限于家和学校。因此,要丰富孩子的习作素材,我们必须抽出时间带着孩子去感受生活,如旅游。哪怕只是平时带孩子逛超市购物,这当中点滴的见闻都可能成为孩子最鲜活的习作素材。
 
    (5)经常与孩子交谈
 
    通过带着孩子去感受生活、参加活动、指导孩子读书、看电视显然是能够为孩子增加一些习作素材,但这些活动仍有其局限性。如果我们家长能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与所感,通过聊天与孩子进行交流,也能切实丰富孩子的习作素材。因为许多事情都是孩子目前所无法直接经历与体验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间接地来感受,积累一种间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