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孩子不会说,是因为家长不会“倾听”

条评论

孩子不会说,是因为家长不会“倾听”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会开放家长日,让家长观摩孩子半天的学习、活动、交流日常,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就可以明显看到每个孩子之间的不同和差距。

有些小孩特别外向活泼,语言表达能力非凡,说话特别流畅,不卡顿、不害羞。有些孩子则比较内敛,不爱说话,开口的时候也经常词不达意,磕磕巴巴。

孩子“嘴笨”并不是天生!家长抓住2个语言黄金期,让娃能说会道

表达能力好的孩子,容易成为班上的小小意见领导人,大家都喜欢和他玩,老师也喜欢让他来传达孩子的意见,他们会变得越来越自信。

而“嘴笨”的孩子,则容易陷入一系列的不良连锁反应,容易失去表现的机会,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一旦发生误会,孩子解释不清,很容易被冤枉、被误解,打击孩子自信心……

孩子“嘴笨”并不是天生!家长抓住2个语言黄金期,让娃能说会道

1、孩子不会说,是因为家长不会“倾听”

日本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一位幼儿园老师对一群五岁的小朋友说了一个故事,但是只讲到一半,“‘A养了条金鱼,有一天当 A一如往常地喂金鱼饲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金鱼竟然从鱼缸里跳了出来,然后轻飘飘地飞上天空。’好了,接下来请小朋友把故事讲完吧!”

小朋友在续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两个老师的不同回应方式,也让孩子们讲故事变得大不相同。

年轻的实习生担任倾听小朋友讲故事的老师,并开口要求小朋友“请继续把故事讲完吧”!但是小朋友讲不了几句,故事就草草结束了!

经验丰富的资深老师来担任倾听的角色。这位老师不停地说“喔!原来是这样啊!”“好像很好玩喔!”“真的吗?”因为老师的附和和鼓励,小朋友们把故事讲得越来越精彩。

孩子“嘴笨”并不是天生!家长抓住2个语言黄金期,让娃能说会道

这项调查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要测试小朋友的创作能力,而是要测试倾听者的“倾听能”。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家长的倾听能力和回应方式非常重要。有时候家长觉得自家孩子“嘴巴”,一句简单的话都说不好,这跟孩子的个性有一定关系,但也可能是因为父母不是很好的倾听者,因此阻碍了孩子讲话的欲望,从而嘴越来越“笨”了!

 

2、父母没有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孩子在学说话的过程中,表达经常不完整,比如想喝水的时候,直接说“水”,妈妈心领神会,直接代劳,把水拿给娃喝了;更甚的是,孩子直接指着水杯、饭碗、衣服,妈妈一个眼神就明白了,立马满足孩子的需求,形成特别的默契。

然而这样非常不利孩子的语言发展,孩子也行懒惰和依赖心理,觉得家长什么都能懂,就不再多说话;而当孩子去幼儿园或者和外人接触的时候,不能被理解,他反而容易进入焦躁状态,拒绝交流,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嘴笨”并不是天生!家长抓住2个语言黄金期,让娃能说会道

3、父母对孩子的言行过度苛责

孩子的自卑心理也可能是造成孩子嘴笨、不爱表达的重要原因,如果我们总是过分打击孩子,对孩子的行为过度批评,就容易影响孩子的自尊心以及自信心,从而也就阻碍了孩子想要自主表达能力的发展。

 

抓住这两个黄金期,给孩子做好语言启蒙

儿童语言发展专家 Patricia Kuhl 研究表明,0~3 岁是孩子的语言准备期,3~7 岁则进入了语言发展的黄金期。所以家长应该抓住这个黄金期帮孩子做好语言启蒙。

善于倾听,引导孩子表达。

想要孩子说的更多,首先是放下自己的想法和评判,全神贯注地听。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多用身体语言,比如表情、肢体语言的变化,并配合“嗯嗯,是这样啊,真的吗?”等作为回应。如果孩子用肢体语言表达需求的时候,家长要引导他说出来。

孩子“嘴笨”并不是天生!家长抓住2个语言黄金期,让娃能说会道

主动说话,有技巧的提问。

从孩子学说话,父母就要多和孩子讲话,将孩子看见的、听见的、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孩子说一遍,还可以配合肢体语言,帮助孩子理解。比如搭积木时,可以说“我们先把红色的长方形积木放在最下面,再放一个黄色的正方形积木......”创造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帮助宝宝进行认知的时候,也帮助宝宝开口说话。

孩子玩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可以主动提问“这个问题,你自己可以解决吗”,帮助孩子思考没引导孩子描述和表达。

孩子“嘴笨”并不是天生!家长抓住2个语言黄金期,让娃能说会道

亲子阅读,提升词汇量。

孩子的语言源于模仿,家人对话、电视手机等等所有可以发声的语言环境。日常用语的词汇量是非常有限的,想提升宝宝语言的流畅性,还需要从书本中获取,亲子阅读是非常好的方式,读完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鼓励孩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