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教育的价值观是什么?

条评论

教育的价值观是什么?

一、社会价值观的转向。

如果社会的整体价值观依然是向“钱”看。 那么教育的改革可以说是不会有多大效果的。社会对于世界观的认知取向直接导致了绝大多数民众的价值观取向,从而也会导致教育本身和学习本身的价值观取向。这是有必然逻辑和联系的根本与核心问题。

“教育和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钱途””。不解决社会本身的问题,单独去解决教育问题是不会有多大效果的。

教育应该是个世外之地。“社会的贫富、权力、地位以及阶层是绝不允许干涉并影响教育本身的意义与方向的”

没有从小树立的天然平等,就绝不会有成人以后的社会平等。没有了社会平等,无论是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学生本身都会产生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的倾斜和偏颇。

二、教育的价值观

a、“读书改变命运”的通道基本上堵死了。随着高校的整体扩招以及毕业就业率的降低。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读书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已经失去了公平及意义。“除了读书这个时候还能让他干什么”?是很多家长无奈的选择。

b、“读书改变命运”这种价值观本身也是值得思考和商榷的。没有读书和学习天赋的人他们怎么办?人性和天性不能统一对待,需要激发、打通命运的各种活力和通道。

除了读书能创造价值。劳动能不能创造价值?玩乐能不能创造价值?兴趣能不能创造价值?……。这都是需要慎重对待和引导的。

如果我们依然仅仅只有一条可以“求生”的通道。那么被这种通道阻拦下的学生群体就极度容易产生抑郁、逆反 以及暴力的倾向。

c、“专业是什么”?

说到底专业就是一种工具。有了工具的人比没有工具的人收入的更多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有了工具的人比没有工具的人”获得了更多的社会地位、价值以及阶层这是必须要否定的。

人的平等是天然的平等,不是因为有了工具就获得了高人一等。如果“教育首先不能确定一种天然的平等观”,这种教育本身就是失败的。

d、评价的思考

破除各种对立、冲突以及矛盾的评价系统。一定要解决包括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对于教育的合理、适度评价体系。

“成绩好坏,分数高低,学校的重点,师资力量的重点……”从某种角度讲,就是在划分对立,制造社会冲突,引发民众的心理隔阂和矛盾。

各种“名校”、分数的设定并不是在打通学生们学习和上升的通道,而是建立了学习的壁垒,扼杀了天性。

三、教育没有目的,只有责任。

教育不应以达到什么目的为原则,而应以培养兴趣、防止堕落为责任。“目的”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要求,“责任”是学校、老师家长对自己的要求。是真正把学子作为一个民族的未来、平等的人格示之以待的态度。

如果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为原则,本质上来讲就是把人塑造成工具。

教育不是目的,而是责任。

教育的核心:启发天性,端正人性,培养神性。

教育不是目的,而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