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古代战场上,弓箭真的无敌吗?

条评论

古代战场上,弓箭真的无敌吗?

中国古代兵器种类众多,但如果非要从中挑选一种最厉害的,恐怕非弓箭莫属,正所谓“大将军不怕千军,就怕寸铁”。所谓“寸铁”,指的就是弓箭的箭头,学名叫“箭镞”。在军事之外,人们还习惯用弓箭象征阴谋诡计或其他难以预料的事情,如“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因为箭射出的速度太快了,且在一定距离内难以感受到它的存在,等人感受到,基本上为时已晚。

影视剧中郭靖反手拉弓,一箭双雕。来源/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截图

弓箭文化的碰撞

弓箭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从现存考古发掘成果看,考古人员在距今2.8万年前的峙峪遗址(位于山西朔州)发现了已知最早的箭镞。而在人类文明起源地两河流域的浮雕或其他遗迹中,更能频繁见到弓箭的身影。有学者推测,弓箭的发明与人们观察到乌鸦等鸟类通过踩握具有弹性的树枝来获得惯性力以便起飞有关,此说颇具争议,但无可否认,弓箭对弓弦弹性的要求极高。

中国古人对弓箭的作用颇为重视,先秦时期,古人不但发展出一套较为完备的弓箭制作和使用体系,还赋予弓箭军事以外的作用,形成了一种“弓箭文化”。战国初期撰著的《考工记》,对弓箭的制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如制作弓箭所需材料为干、角、筋、胶、丝、漆。这六种材料的拣选和拼接不是一次性完成,还要按照季节变化的特点分别制作,最后再逐步连成一体。据研究,制作完成一张弓,最少也要花费三年时间。当然,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和现实的需要,弓箭制作的时间不一定都要花这么久,但我们也可看出弓箭制作需要一定门槛,绝非用橡皮筋缠住树枝便可完成。

商代黄玉箭镞。来源/故宫博物院

由于弓箭制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且耗费巨大,弓箭也和青铜器等器物一样,成为象征特权的工具。如周礼中的“嘉礼”,便对弓箭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规定。先秦以降,流传于社会上的“六艺”,即包括了“射”这一内容,是中国先秦贵族的必修课。崛起于伊朗高原的阿黑门尼德家族建立波斯帝国后,在教育贵族上也讲究“骑马、射箭和说真话”。在东西方世界,弓箭这种具有杀伤力的武器,已经成为象征身份和地位的垄断性资源。

先秦时期的中原统治者绞尽脑汁要把弓箭的使用和制作局限在一定范围内,但他们很快就遭遇了游牧文明的挑战,弓箭的使用也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虽然没有中原地区那么精湛的制箭技术,但他们从兽类身上取材,弓箭使用也相当普遍,还练就了一边骑马快速奔驰,一边不断射出箭矢命中目标的技艺。靠近游牧文明区的赵国因此吃了不少亏,战车上的弓箭手和步兵无法有效反制疾驰的游牧骑士,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赵武灵王痛定思痛,决定抛弃传统的战车使用,效法游牧民轻装上阵的作战方式来提升战斗力。经此革新,赵国的骑兵集团迅速在七国争霸中脱颖而出,并影响到了尚在探索强国之道的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