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金融 > 理财 >

3.5%定价利率产品不再?这种保险产品到底该不该“上车”

条评论

3.5%定价利率产品不再?这种保险产品到底该不该“上车”

“最后一班车总是拥挤的,今天已做好加班录单的准备。”

3月31日9时,也是“某网红爆款增额终身寿险正式下架”前的倒数3小时,代理人小吴在朋友圈抽空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虽然“炒停售”行为一直为监管所明令禁止,但一茬又一茬的“炒停售”潮总是借势而起。近年来,随着市场利率不断走低,继“4.025%的年金险”逐渐淡出市场,长期收益率能达到3%以上的产品已是凤毛麟角。而这一波“炒停售”的主角,正是一种能“锁定3.5%长期利率”固定收益型的保险产品。

然而,3.5%定价利率产品真的说没就没了?到底要不要抓紧“上车”?对普通消费者而言,“炒停售”似乎能带来实惠,然而“焦虑营销”背后还有哪些容易忽略的事实?《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带着这些问题寻求答案。

缘起:监管引导降低负债成本

2019年8月30日,为了防范行业的利差损风险,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长期年金的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执行标准由“复利4.02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调整为“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

据业内消息,3月23日,银保监会人身险部组织保险行业协会以及20余家寿险公司,围绕险企的负债成本、负债与资产的匹配情况以及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对公司影响等方面开展调研。

“(行业)有一定的利差损风险。”一位寿险公司高管在受访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非常认同并支持最近监管机构调研负债成本的必要性,并希望出台相关政策以进一步降低负债成本。

此次调研引发了业内对于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的火热讨论。评估利率下降如何牵动事关产品定价的预定利率?

燕道数科创始人兼CEO娄道永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险企开发的产品定价利率只要不高于评估利率,可以直接备案,反之则需要报监管审批。实操中,保险公司给出的定价通常不会超过监管的评估利率。如今,若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下调,也就意味着预定利率必会下调。

近年来,由于市场利率趋势性下行和权益市场波动,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持续低迷。数据显示,去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保险资金年化财务收益率分别为3.66%、3.47%、3.76%,年化综合收益率分别为2.82%、1.56%、1.83%。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去年以来,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保险行业资金运用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低于2%,行业利率倒挂问题显著,进一步加剧了长期利差损风险。在其看来,保险公司负债成本的降低,一方面要借助体制机制改革和数字化工具等方式提高运营效率,压缩营销与管理费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客户风险识别,提高承保风控水平,并积极开展事前干预等风险减量管理,从而降低赔付水平。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为偿一代下表述,评估利率是否调整不影响偿二代下财务会计和内含价值,对存量业务利润释放不产生影响,但引导降低负债成本的长期信号值得关注。该券商认为,竞品收益率中枢逐步下行,未来预定利率将跟随评估利率下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影响:3.5%定价利率增额终身寿险不再?

虽然预定利率直接关乎产品的定价和收益,但也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湖南大学保险精算与风险研究所所长张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寿险产品的价格不只与预定利率相关,还与费率、死亡率(疾病发生率)相关。在其看来,定价利率下降,不能简单理解为寿险产品会涨价或者收益降低。

据娄道永分析,预定利率下降影响较大的是传统寿险,其中最为显著的还属增额终身寿险,因为目前此类产品几乎都以3.5%定价。此外,终身年金、两全年金、终身重疾的预定利率以3%为主,目前影响较小,以保障功能为主的定期寿险对于利率敏感度不高。对于“保底利率+浮动利率”分红险、万能险等理财险来说,预定利率下降目前影响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