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考试 >

推进随迁子女教育同城化的N种路径

条评论

推进随迁子女教育同城化的N种路径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此次改革不局限于户籍制度本身,而是涉及各项公共服务均等供给的综合配套制度改革。其中,流入地对随迁子女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是最迫切的问题之一。“两为主”政策全面实施后,随迁子女“有学上”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截至2018年80%以上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

随着流动人口进城落户安家规模日趋扩大,对享受“同城化待遇”的优质教育诉求更加显现。为解决“上好学”问题,不同类型城市积极探索随迁子女群体异地就学政策供给与创新举措,积累了有价值的地方经验。

开展“扩容”工程,多渠道增加学位

随着流动人口不断流向城区,学校建设与城市建设不同步,使得城区学校出现不同程度的大班额现象。只有多渠道扩大学位供给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城市教育压力,消除大班额,真正使随迁子女享受城市优质教育。

一方面,分类分步扩大城镇公办学校容量,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鼓励新建、改扩建一批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城市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改造工程首期项目配套建设标准化学校政策,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容量,增加学位,努力满足随迁子女就读需求,确保学校建设与城镇化发展同步。

例如,山东省财政通过奖代补的方法鼓励各地新建学校,或对所有中小学配套建设项目免收2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减收或免收11项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

在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地方政府结合人口规模控制、积分落户管理和城区发展规划实际情况,构建教育公共服务综合治理机制,科学布局分步骤推进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