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金融 >

王晋斌:美联储的内心是渴望适度通胀的

条评论

王晋斌:美联储的内心是渴望适度通胀的

我们认为,允许通胀较长阶段的“超调”是美联储货币政策新框架的核心,允许“超调”的目的在于改变本文提出的通胀预期顺周期反馈机制,从而助推美国经济由修复阶段进入扩张阶段,从而创造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空间,摆脱利率实际下限(ELB)约束所致的政策非对称性风险。美国经济一旦进入扩张阶段,走出低通胀环境下的“大停滞”,并导致过热,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的力度将会比较大,才有可能实现通胀预期顺周期反馈机制向逆周期反馈机制的转变,这是未来几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给全球经济金融带来的重大潜在外溢性风险。

 

 

 

深度理解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新框架是前瞻性地判断美联储货币政策取向、变化以及给其他经济体带来重大潜在风险的基础之一。在美国经济产出缺口快速收敛的过程中,美国宏观刺激政策一个接一个,这说明了什么?我们需要从哪里去寻找答案?我们认为:寻找答案的方向包括两个部分:从政治上说,是美国急剧膨胀的全球竞争意识,美国经济想打破次贷危机以来的“大停滞”周期;从技术上讲,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新框架—弹性平均通胀目标制,允许通胀出现较长的阶段性“超调”。我们重点讨论后者,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但会受到前者的影响,尽管美联储始终强调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一、货币政策新框架是要在货币政策相机抉择与规则之间取得平衡,是一种务实的货币政策新框架,不再单边倾向于恪守货币政策规则或拥有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权。新框架的重要目的是要打破美国过去十几年以来通胀预期顺周期反馈机制,走出低通胀环境下的“大停滞”。

弹性平均通胀目标制与过去的通胀目标制之间存在重大差异:通胀目标制意味着当通胀达到货币政策设定的通胀目标值(一般是2%)时,货币政策就会启动事前的承诺,采取紧缩措施来抑制通胀,确保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和央行的声誉;而弹性平均通胀目标允许通胀阶段性“超调”,即使在设定长期平均通胀目标2%的情况下,由于并未给出平均期限的年限,货币政策具有很大的相机抉择权,同时由于承诺了长期通胀目标值,因此也具有相对规则性,但也不是货币理论和政策中的泰勒利率规则、名义收入规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