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个性化“漫画评语”是共性教育的模样

条评论

个性化“漫画评语”是共性教育的模样

期末来临,作为学生,要全力备战期末考试,而老师们也不轻松,除阅卷外,如何能给学生一份贴切而不生硬的期末评语,更让老师绞尽脑汁。但在近日,杭州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给全班39名同学每人都画了一张独具个性的漫画肖像,并附上风趣的评语,令人耳目一新,网友纷纷称赞该期末评语堪称“宝藏”,收获一致好评。(1月10日《北京青年报》)

洪燕老师“漫画评语”并非谋划已久,而属灵光乍现。一方面,脸盲记不住学生的样子,当时的处境就略显尴尬。画脸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印象,最终在脑海中形成人物的鲜活画像;另一方面,美术的功底为实施个性化的“漫画评语”提供了技术保障。常态的评语与评价,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文字描白,还可能因为印象不深,要么泛泛而淡,要么千篇一律,要么顾此失彼,难以做到精准、精细和深刻,对被评价者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个性化“漫画评语”之所以受到欢迎,除了形式新颖外,还与画像深入人心的内涵密不可分。从脸盲的泛化与粗浅,到画像的深刻与真实,了解每个人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这是一种教育的努力,更是一种辛勤的付出。事实也恰好证明这点,作为老师要全部了解学生并不易,在具体实践中也难做到“一碗水端平”,成绩好和表现活跃的学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获得的关注也往往较多,反之,平时不声不响的孩子则没有多大的印象,获得老师的关注也较少。

不能对孩子进行精准的画像,就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教学与教育的手段难以考虑到个性化需求,最大化体现差异性。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教育的基本原则并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每个孩子都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和优点,扬长避短方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教育之要重在教师,即便在现有的体系下也可以做到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应试与素质教育模式的最大差别,在于教育者是否根据孩子的特质,进行精准的画像。了解孩子的缺点和优点,掌握他的一切细节,所有的教育手段才能有的放矢,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若不熟悉孩子的一切,泛化的教学则会陷入低效与无效。这需要实施具体教育的教师做到有心、用心和用情,孩子的所需、所想、所愿和所盼,会得到尊重和回应,师生之间的关系才会由单向主导进步到彼此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