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一个特岗老师的心路历程

条评论

一个特岗老师的心路历程

特岗老师,是国家的一项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旨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小梅就是一位特岗老师,今年已经是她在农村的第四个年头了。特岗老师,三年后就有编制,可以留任,也可以到城镇学校应聘。

这位老师目前比较纠结,虽然对当地有很深厚的感情,但也确实不想在当地再教书了,当地条件差,身体累倒在其次,最主要的还是心累,处于一种有心无力的无奈。

刚考上特岗老师,小梅是非常兴奋的,她很愿意去农村教学,她本身也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知道农村的学生有多需要好的老师,她也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孩子们。

第一年,她带的是二年级,班上学生不少,70多个,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这个学校特别缺老师,近500名学生,只有16个代课老师,每个老师每周至少要上20多节课。

虽然忙得团团转,但小梅并不觉得有多累。但另外一个问题却让她非常难受,这些学生不做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不做,就交个空本子上来,如果一本练习册能写几行字就算很不错了。

2年级的学生,班级里有不少甚至只认识几个字,这让小梅老师万分惊讶,这一年级是怎么学的?

但不管如何,这些孩子现在是她的学生,她有责任教好他们。小梅拿出自己的工资购买了零食,文具作为奖励,和小朋友谈心,鼓励,和家长交流,想尽办法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然而并没有什么效果,这些学生人虽然坐在学校,但基本不学。上课提问,根本无人举手回答,被点到名回答的学生,就站着不说一句话。

一节课的课时有限,小梅显然没时间和这些学生这么耗着,只能继续讲课。这样的孩子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半,70多个孩子里上课认真听的不到10个。

这让小梅非常沮丧,于是她向老教师请教,该如何教育这些孩子?得到的答案是两个,一个是学习靠自觉,想学的自然会学,不想学的靠老师逼着学显然也不现实。

另一个做法是打,那个学生不交作业,或者交个空本子就揍一顿,打的狠了,这些学生就不敢不交作业了。

这两种方法小梅老师都不能接受,只管讲课,学生学不学随意,这个她很难接受;至于打学生,她一个柔弱的女孩子显然也不具备威慑力。

入职3个月,小梅瘦了10斤,人明显憔悴了,但工作上没有任何起色,她很用心地教书,但教学效果却极差。

一年后,这些学生升入3年级了,但知识水平真的够呛,一大半学生认识的字不到50个。天知道,小梅老师这一年教的,即使一天学一个字也不会这样。

三年级发生的几件事,让小梅老师记忆犹新,酸甜苦辣,各种滋味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有位家长找到学校,质问为何他儿子三门考试总分才27分。三年来学校老师都教了什么,把孩子教成这样?

小梅老师解释,和家长打过无数次电话,上门沟通的次数都不下5次,这孩子上课根本不听,作业不做,练习册都是空白,一个字都没写,让他下课留下,他理都不理,转身就走,这样的学生老师怎么教?

但家长根本不理会,蛮横地说,孩子送到学校,教不会那是老师无能,难不成还要家长来教,那要老师做什么?当天,小梅老师委屈地哭了一个晚上。

另外一个学生则是不做作业,连字都不认识几个,小梅老师让他下课留下,他倒也留下了,但就在办公室门口,把书全部撕烂,还诬陷是小梅老师撕的,幸好当时有其他老师看到,不然真说不清楚了。

当然,也有暖心的事,班级里有个女孩,成绩倒是一般,但当小梅老师去家访的时候,这位学生看到老师,很远就飞奔过来,直接扑到老师的怀里,对老师的依恋可见一斑。

今年是小梅老师就职第四年,这个班级也已经五年级了。尽管小梅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班级里依然还有一半的学生几乎处于半文盲状态。

不过,让小梅老师坚持下来的也是学生,班级里也有一些学生非常好学,还特别刻苦,对老师非常尊重和依恋。小梅老师也舍不得这些学生。

她的想法是等这批学生毕业,就去城镇的学校应聘,乡村老师她再也不想当了,不是因为累,而是这里的孩子大部分都不要学习。

这些孩子让她看着很难受,偏偏她无能无力,这种无奈感让她很受折磨。她还没有完全佛系,做不到无动于衷。但无论如何努力,却无法改变的现实让她非常沮丧,最后只能选择离开。

这也是偏远农村小学的悲哀,爱岗敬业的老师留不住,留下的老师都是佛系,不然根本受不了这种有心无力的煎熬。

农村的教育,首先需要改变的是观念,尤其是家长的观念。这点不改变,即使硬件条件再好,老师再敬业,依然无法改变当地教育落后的现状。

应该看到,尽管国家对边远地区和农村的教育给出了诸多的政策,但实际上,城市和乡村的教育差距这些年并未缩小,某种程度上差距更大了。

造成这种现象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当然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但家庭教育观念的差距才是其中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不改变,这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农村教育也就不可能发生根本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