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卓越教育素质的核心是高尚的教育者人格

条评论

卓越教育素质的核心是高尚的教育者人格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包括建成教育强国。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奋斗目标。

 

而中小学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施力点——教育设施现代化、教育治理现代化都无法离开教师素质现代化这一“软件”来运行,否则,教育现代化必然沦为机械的硬件配置升级游戏,难以推动中国基础教育系统转型升级。

 

在教育现代化目标导航下,重构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内核,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国顺利实现“2035目标”的拱心石。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与之相应,教学素质与教育素质共同构成教师素质。其中:

 

卓越教学素质的核心构成是“科学观念+手段使用”,由此,教育观念现代化与教育手段现代化是教师素质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卓越教育素质的核心是高尚的教育者人格,由此,教师人格的现代化也是教师素质现代化的内在构成。

 

基于这一分析,教师素质现代化有三个必然维度: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的现代化与教育者人格的现代化。从这一角度分析,我国教育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实现,客观上要求中小学教师具备先进教育思想观念、现代教育手段运用艺术与卓异教育者人格品质。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素质的核心是这三大维度!(教师必看)

先进教育观念


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教育意识、现代化教育行动与现代化教育设施的有机整体,其中,现代化意识在教师身上的体现就是先进教育思想观念。


人类教育观念大致经历了“族群本位(原始社会)——教师本位(古代社会)——学生本位(现代社会)”的漫长演变历程,教育观念现代化的思想内涵就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观与教育发展观。因此,现代化时期教师一定是将学生推向课堂中央的教师,是高扬“从学生出发、通过学生、成就学生”教育理念的教师,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主体、主人是现代教育观念的实质构成。


“从学生出发”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观察学生、理解学生、研究学生、成就学生,始终站在“学生立场”来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要求教师善于用学生的眼光、经验、思维、能力、智慧来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直接面对问题、面对生活、面对社会,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实现身心发展;“成就学生”要求教师确立全面的学生素养发展目标,关注学生一生发展、持续发展、自主发展,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与生活中成长为自己的主人,释放天性,成长为具有鲜明个性、发展潜能、至善追求的现代人。

 

现代教育手段运用艺术


教育手段是实践教育观念的媒介、载体与工具,教育手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敏锐的教育手段意识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综合运用能力是教师素质现代化的物质体现。


教育的本质是师生间发生的一场立体互动,既包括表层的语言学习互动、中层的技能态度互动,也包括深层的精神人格互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教育互动都必须经由林林总总的信息信号形态,如身体信息、语言信息、文化信息等来实现。这就需要信息技术的载入与辅助。


在当代社会,中小学教师与信息技术,尤其是传媒技术、AI技术深度融合,形成高超的教育信息传达艺术,是教育现代化的实体环节。一名教师是否具备在教育教学中驾驭信息技术、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信息素养,决定着他在教育行业中的生存状态与工作品质。


在传统媒体时代,即“黑板+粉笔”时代,教师素质的关键构成是“三字一话”,这是教师的身体性、原始性教学能力;在现代媒体时代,教师素质的关键构成是在开展“互联网+”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素质的关键构成是与机器人协同推进教育教学活动的“人—机共生”型教学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社会是现代社会的核心内涵。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向教育教学活动大举进军,网络教育资源“深海”迅速形成,当代学校教育的景观被彻底重构:翻转课堂、慕课课程、微课教学、混合教学、移动学习等教学新事物出现,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历史性挑战——教师必然实现由知识信息的“传达者”“再现者”“转述者”向知识信息的“鉴别者”“整合者”“研发者”的角色转变,信息化教育素养(由信息伦理道德、信息传媒能力、信息研发创新精神等构成的综合素质形态)将成为现代中小学教师的关键素质。


与之相应,中小学教师必须坚守信息伦理精神,做好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守门人;必须具备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善于用信息传媒来提高课程知识的表达力、传输力与教育力,成为信息科技赋能教育的主力军;必须具备创生高效能、生产性知识信息的意识与品质,让课堂教学成为新知识的催生器与创造性人才的孵化器。


在不久的将来,人类社会将正式迈入人工智能时代,中小学教师素质将迎来全新挑战。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内涵是“机器取代人”,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智能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其对中小学教育的可能冲击是:


“教育机器人”产生,高度个性化的自适应教学系统出现,大批低智慧含量的教育教学活动被教育机器人取代,“人—机”协同共生的教育素质成为未来中小学教师的关键素质,即与机器人协同开展基础性知识技能教学的能力、将机器人教育与人格人心教育耦合一体的能力、配合教育机器人开展非认知性能力教育的能力、对机器人教育进行升级改造的能力等。这些教育素质将进一步重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内涵与结构。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素质的核心是这三大维度!(教师必看)

卓异教育者人格品质


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是人心、人品、人格的现代化,其实质是一场面向独立、自主、理性与开拓精神的人格革命与人文实践。与之相应,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教育者人格的重塑,是非传统型教育者人格日渐主宰教师精神宇宙的过程。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中小学教师身上最为宝贵的素质就是追求专业独立、教育自主与教学变革,教师素质现代化的实质就是用这种新型教育者人格来置换传统教师人格形象的专业升格实践。


每一个时代的教师都有其鲜明的人格风范:孔孟时代的儒雅人格形象、封建时代的卫道者人格形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劳动者形象、当代中国的教育专家形象等,都代表着不同时代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人格特质,这些特质始终在用一种微妙的力量塑造着学生的人格形象。在迈向2035的现代化征程中,中小学教师应该自觉担当起学生独立人格、自主人格、理性人格、创新型人格的示范者与催化者的角色,促使他们自觉承担起民族复兴、人才强国、社会文明的历史重任,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步入现代化的快行道,最大化地释放教育事业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强大引擎动能。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素质现代化是其中一个枢纽链环,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持续提升事关国家梦想、民族伟业、教育大计的顺利实现。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图景中,只有中小学教师将现代化教育观念植入心灵、将现代化教育手段融入教学、将现代化教育者人格嵌入育人实践,中国基础教育才可能走上一条通往教育现代化高地的高速公路,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腾飞注入一股强劲动力。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素质的核心是这三大维度!(教师必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