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父母要怎么做,才算是对孩子最负责?

条评论

父母要怎么做,才算是对孩子最负责?

真心爸妈,育儿和家庭教育研究者,两孩父母,著有《阅读手册——成就孩子一生的阅读培养法》、《育儿基本2:与孩子合作》、《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做父母,你和孩子都舒服了,你的家庭教育方法就对了

上一篇:误入鸡娃圈的妈妈们,赶紧逃吧

上一篇说到,每一对父母,都在寻找“最对”“最好”的家庭教育模式,只要没有找到自己理想中的那个模式,鸡娃的诱惑永远都会在。

那么,“最对”“最好”的家庭教育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的一位老读者,最近就问了我这个问题。

父母的纠结:我做对了吗?

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大孩子三年级。她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看育儿书,积极学习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我的书她也读了好几遍,还经常和我交流,自己觉得已经是蛮善于学习,带孩子也挺有方法的妈妈了,但看了一些鸡娃圈的消息,还是有些纠结,纠结在于:

自己认同让孩子自主、不要鸡娃和过度管控孩子的理念,但是看到一些妈妈们如何像比赛、打仗一样,为孩子安排学英语、学数学、学编程,学各种各样妈妈们自认为必不可少的课程,就又有点担心,怕自己做得不够多,影响孩子的成长。

她问的问题是:

在鸡娃和不鸡娃之间,怎么找到一个平衡点?

父母要怎么做,才算是对孩子最负责?

有人这么说,有人那么说,观点还相当矛盾,怎么识别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模式才是好的、对的呢?

做父母,你和孩子都舒服了,你的家庭教育方法就对了

父母的觉察——我和孩子都舒服了吗?

我给她的回答是:

最好的家庭教育模式,是让自己和孩子都舒服。

做父母,你和孩子都舒服了,你的方法就对了。这里的舒服包括心态平和,幸福感充足,对未来抱有积极的向往,而且乐于为之努力。

每对父母的成长背景都不同,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也不同,我们并没有办法找到一个现成的、又对又好的模式,照搬到自己的家庭,然后它就完美奏效。

前人经典的家教育儿著作有很多,当代流行或者没那么流行的家教育儿书也有很多,还有更多的人,每天都在写文章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这些内容的作者们,与其说是在为你提供一个现成的标准答案,不如说每个人其实都在尝试就自己的学识、理解、经验,为父母们提供“解题思路”,有的思路可能高明一些,有的思路可能笨拙一些,有的真能帮你解决问题,有的不过是用一些“鸡汤”安慰你,或者用一些“鸡血”激励你。

识别它们,要靠父母的觉察——对自己的感受、体验的觉察,对孩子的感受、体验的觉察。

如果在自己家庭中运用某个理念或方法的过程,让你和孩子都觉得舒服,谁都不觉得特别焦虑,特别压力大,亲子关系也不会紧张、对抗,这个理念、方法和,就适合你的家庭。

让人舒服的法子,不太可能根本就不对、不好;让人不舒服的法子,当然也不太可能又对又好。我们养育孩子,难道是让自己和孩子过得不舒服吗?

做父母,你和孩子都舒服了,你的家庭教育方法就对了

什么样的舒服,才是真的舒服?

这里的舒服,我指的是大家都舒服,而不是只有父母舒服,孩子完全不舒服,或者只有孩子舒服,父母不舒服。

当然,几乎没有家教理念教父母宁可自己从头到尾都不舒服,只管让孩子舒服——那是毫无原则的骄纵,最终会毁了孩子。

但不得不说,只管让父母舒服,完全不考虑孩子舒服不舒服的理念有不少,只管许诺你一个所谓的“美好未来”,既不管父母舒服,也不管孩子舒服不舒服的理念也有不少——比如流行的“鸡娃”,陷进去,父母焦虑,孩子压力山大,但深陷其中的父母,会认为这是必要的代价,最终的结果,是父母和孩子谁都别想好好过。

真正好的家庭教育理念不是和这样的,它会努力帮助父母舒服,也会努力帮助孩子舒服。

父母舒服:

心情总是不错,至少基本平和,觉得养育孩子是幸福的事,不是带来没完没了烦恼的麻烦事;

用不着每天大吼大叫,不会觉得日常生活满篇狗血、一地鸡毛;

肯定自己——我是基本胜任的父母,而且如果我足够努力,我还能做得更好;

肯定孩子——孩子是很棒的孩子,而且如果我足够努力,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好……

孩子舒服:

心情总是不错,至少基本平和,觉得做自己家的孩子挺不错,不会觉得做小孩真累、真烦;

用不着每天和父母对抗,也用不着每天应对父母的批评、挑剔,施压,不会觉得日常生活一点都不快乐;

肯定自己——我是很棒的小孩,而且如果我足够努力,我还能变得更棒;

肯定父母——我的爸爸妈妈很好,而且他们也在努力变得更好……

父母和孩子都能如此舒服,家庭的日常生活一定错不了,孩子的未来发展也错不了。

做父母,你和孩子都舒服了,你的家庭教育方法就对了

两个通往舒服的路径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想,谁不想这样啊,但怎么做到呢?我想,我们可以找到两个路径:一是善意;二是学习。

善意:

如果我们对孩子抱有足够多的善意,一定会希望他开心,希望过得好,当你发现孩子开始变得沮丧、低落、疲惫、对抗、叛逆时,会本能地检讨:

孩子在家生活得这么不舒服,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很多父母既没有读过很多书,也没有每天都在接触、学习各种育儿、家教方法,他们只是秉承着本能的爱和善良,就带出了情绪稳定、品格端正、好学上进的孩子。

学习:

如果我们既有足够的善意,又有能力继续学习,而且也乐于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能让自己和孩子都过得更舒服的父母,找到适合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会变得更容易。

当然,这里的学习,必须是有效的学习

很多父母都在学习,但做的都是无效学习——他们每天如饥似渴地寻找能拿来就用、用了就马上见效的方法,接触了育儿方法A、B、C、D、E、F、G,拿A来试两天,一看不行,马上换B,B不行,再换C,哪个都不行,就会想:“嗯,是我的孩子不够好,我尽力了”,然后就放弃学习。

还有的人,学着学着,发现A和B矛盾啊,C和D又各执一词啊,到底哪个是对的,我该听谁的呢?然后就困在那里反复纠结、停步不前了。

其实这样的学习,只是浅层次的、无效的学习——你接触的都是同一层面的东西,谁都不能支持谁,谁都不能解释谁,谁都不能为你提供更有效的规律和原理,最后,你对育儿和家庭教育的理解并没能有效加深,换句话说,你的认知并没有提升,你也并没有得到成长。

那么,有效的学习是什么样的呢?

我给我那位一直在看书学习的读者的建议是——往上看,别再看一个又一个的实操方法了,去看更高层次著作,看育儿和家庭教育更深层的规律、原理,把规律和原理弄明白了,这件事,你才会彻底明白。

形象地说,你接触了育儿方法A、B、C,你觉得我更认同A,那就沿着A往上看,看是什么样的理论,支持了A的方法——比如去读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方面的著作,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心理原理,还可以去读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理解家庭教育模式的著作,这样你就会明白孩子一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也能从更高的视角来“降维”理解家庭教育,从而比较全面地审视自己目前的家庭教育行为,然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没那么纠结,也没那么轻易地被别人三两句“鸡娃理论”就给说动心了。

不得不说,目前整个的家庭教育中,偏向鸡娃的理念更流行、更大众、更主流,但影响力大,并不能证明它就是对的、好的,恰恰是一些不那么流行,甚至有些“另类”的理念和方法,因为来自少部分真正负责任地弄懂了家庭教育这件事的人,反而更接近“对”和“好”——它们会让你和孩子都更舒服。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先弄明白,家庭教育模式的“对”和“好”该如何衡量,然后通过更有效的学习,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