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学习拼的不是智商,而是勤奋。

条评论

学习拼的不是智商,而是勤奋。

说实话,有一种人我特别不理解:

小时候,别人寒窗苦读,他只想睡觉睡到自然醒,打游戏打到手抽筋。长大后,别人工作稳定生活安逸,他又愤愤不平。于是开始讨伐:人人生而平等,凭什么他又闲又有钱,我特么又累工资又低,还处处被人拿捏?

我说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二叔的儿子,我小堂弟。7年前,他读到高三时愣是不愿意读了。理由是,高三太累,泯灭人性,老师眼里只有分,整天说教令人讨厌。

7年后的今天,他嫌父母给他买的婚房太小,车子太便宜,在家跟父母大发雷霆把电视机都砸了。理由是:堂哥工作已经比他好了,现在房子、车子也比他好,凭什么?

关于高中教育和高考,有些学生和家长,走入了5个误区

凭什么?就凭堂哥寒窗苦读12年,大学毕业第一年年薪就50多万。我还想问问他,“大哥吃学习的苦的时候你在干嘛,你凭什么跟他比?”

当年勤学苦读的堂哥如今娶了个实力相当的嫂子,两人自己买车买房不说,还在同一个小区按揭了一个65平的小套,把大伯和大娘也接了过去。而小堂弟呢,吃不了高三的苦自然也吃不了打工的苦,26岁的人了,靠啃老生活。

庸俗点说,这就是读书的意义。读书让成年后的你,有选择生活的权利,有孝敬老人的实力。像我小堂弟这样走入误区的人不在少数,这就是我今天重点要说的东西。

关于高中教育和高考,有些学生和家长可能有些误解,走入了5个误区。

关于高中教育和高考,有些学生和家长,走入了5个误区

误区一:

高分低能。

总有人说,光会读书有什么用,只不过是些高分低能的人,将来走上社会一点用处也没有。

所谓“高分低能”其实更像是在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读书时能考高分的人,别的不敢说,他们肯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这个好习惯以后做什么都像开了挂一样。因为他们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

人们之所以有“高分低能”的错觉,是因为那些高分的孩子长大后从事的是高端到我们这些普通人接触不到的工作,所以我们就有了一种高分者最终却籍籍无名的错觉。

误区二:

高中学习强度太大,兴趣爱好得不到发展。

一般人都是15到18岁读高中,高中之前有15年,高中之后还有很多个15年。这么多年难道都不够你发挥你的兴趣爱好吗?非要在最需要拼搏的高中三年里讲情怀吗?

高中拼三年,你有一辈子时间去讲情怀;高中三年图享受,你可能需要用一辈子去弥补那三年偷的懒。

关于高中教育和高考,有些学生和家长,走入了5个误区

误区三:

学校教育只注重成绩,不注重素质。

什么叫素质?

素质,指思想、文化、身体,即代表德、智、体三个方面。 素质的高低不以人种而划分,任何地方都有素质高的人和素质低的人。素质提高代表着着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学习能力本来就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为什么要把刻苦求学跟素质对立起来呢?

难道一个为高考竭尽全力的孩子,品德就一定低劣?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推断吧?

最后,我承认,在“体”上高中生做的不够好。

人无完人,人生也很难十全十美,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很难把所有的事情一下子做好。高中三年落下的体能训练,高考后咱们可以重新拾起并坚持一辈子。

误区四:

快乐是家长给孩子的最好的东西。

  • 孩子觉得学才艺太累,家长则纵容他不学;
  • 孩子觉得写作业太累,家长则责怪老师布作业太多;
  • 孩子觉得高中太苦,家长则默许他放任自流。家长说,孩子嘛,就是应该快快乐乐的。

那么若干年后,当他找工作因为学历低被拒之门外时,当他做什么都三分钟热度,不是怕苦就是嫌工资低,抱怨比快乐多时……家长又打算怎么做呢?你们当年给孩子的那些表面上的快乐,意义何在?

当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给他的最好的东西是让他懂得努力的价值,养成努力的习惯。

关于高中教育和高考,有些学生和家长,走入了5个误区

误区五:

学习是拼智商的,行不行是天生的。

错了,学习不是拼智商的,而是拼努力的。

  • 如果你想成为张衡、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的科学家,那你得拼智商。
  • 如果你想考清华北大,成为天之骄子,那你可能也得拼点智商。
  • 可是让你考个普通二本、一本,为自己以后找工作、再学习、晋升拿张入场券,你还拿智商来做借口就过分了。

一个普通人,想通过努力变成天才,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想通过努力做一个可以选择职业和生活的普通人,又有什么不可以?

学习拼的不是智商,而是勤奋。

优秀的人没有时间抱怨,因为他们要把时间用在对的地方,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抱怨的人,则会一直抱怨下去,因为他没有能力改变生活,唯一能做的就是抱怨和挑剔。

家有高中生,家长不要踏这5个误区,会耽误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