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教育 >

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启动,有哪些新变化?

条评论

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启动,有哪些新变化?

今年已是“强基计划”的第四年。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超25所高校公布了2023年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相比于去年,今年的“强基计划”在招生专业上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新面孔”被纳入到了“强基计划”中?考核方式又是否存在变化?

  记者梳理发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基础理工类学科依旧是“强基计划”的主流学科,大部分高校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自身专业能力,体育测试是否合格依旧决定着考生参与复试的资格。

  理工类基础学科依旧占“大头”

  2020年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据统计,“强基计划”实施三年来,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试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基计划”选拔了一批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

  近年来,“强基计划”以理工类基础学科为主,根据公开资料统计,理工类学科方面,数学与应用数学是高校开设最多的专业,其次是物理学与化学,而后是生物科学、工程力学、基础医学。文史类学科仅在历史学、哲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有涉及。从整体看,今年在学科分布上与去年保持一致,以理工类基础学科为主。

  据了解,“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因此,一些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学科出现在了部分高校的“强基计划”中。有部分高校根据实际情况,顺应科学发展趋势,并结合自身特色,注重跨学科融合,开设了新的招生专业,并对培养相应领域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比如,北京理工大学的特色学科“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在去年首次纳入“强基计划”后,依旧出现在了今年的招生简章中。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在“强基计划”中开放“飞行器动力工程学”专业,在招生简章中强调着重培养考生“力学与信息、材料、制造的多学科交叉的能力”,以国家战略发展方向为依据,塑造“具有原始创新精神、技术突破能力的前沿拔尖创新人才”。

  考核方式注重考生综合能力与体质健康

  与去年相比,“强基计划”高校考核测试方案基本一致。在已经公布今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的高校中,大多数高校依旧采用“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折算成百分制)×85%+校考成绩(百分制)×15%”的方案计算综合成绩。

  针对入围考核办法,各高校规定不一,但大多依据高考成绩,按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的4~6倍确定入围考核考生名单和入围专业并公示入围标准(末位同分考生全部入围)。

  此外,多数学校,比如中南大学也对考生的高考成绩提出要求,要求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所在省份同科类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还有一些高校,例如天津大学则在此基础上,要求“高考成绩还须达到生源所在省(区、市)高考满分的75%”。

  对于在相关领域具有突出表现,即高中阶段取得过奥赛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高素质考生,大多高校给予了一定的宽松政策。例如,兰州大学在招生简章中便说明,这类考生达到本科一批控制线便可入围校考,鼓励高素质人才加入“强基计划”。

  这其中,部分高校的校考成绩又分为“笔试+面试”,视各高校情况,选择更侧重于笔试还是面试,与去年保持一致。比如中山大学,便在招生简章中注明,笔试成绩占校考成绩的30%,而面试成绩占70%,倾向于看重面试成绩;而中国人民大学则在招生简章中说明,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更侧重于笔试成绩;西北工业大学则在招生简章中明确,面试成绩即为校考成绩,不再另行设置笔试考试。

  此外,体育测试也被延续了下来。尽管所有入围校考的考生均需要参加体育测试,不过在具体项目设置上,高校依然拥有相当的自主权。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在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表明,体育测试的项目包括肺活量、立定跳远以及50米跑,和去年的项目完全一致。还有高校也给考生给予了一定的自主权,比如重庆大学将体育测试项目设置为肺活量、立定跳远、掷实心球、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四选二。

  不过,大多数学校仅要求考生体育测试合格即可,不将体育测试成绩计入综合成绩,并接受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体育测试的考生的免考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