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健康 >

蔬中佛土:生姜,中国饮食文化的食疗担当

条评论

蔬中佛土:生姜,中国饮食文化的食疗担当

苏轼的驻颜不老方:“生姜天泽丹”,仿佛把我们带到了900多年前,杭州净慈寺内,苏轼向童颜老僧讨教驻颜方的场景。

相对于今人的嗜辣,古人爱姜,在我们眼中极为普通的厨房小佐料,可谓是古人厨房里的食疗之王,当之无愧的中国饮食文化中药食同源的食疗担当。

蔬中佛土:生姜,中国饮食文化的食疗担当

生姜

早在春秋时期,姜就在古人眼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对饮食非常讲究的孔子特意强调“不撤姜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推崇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生姜是古人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食物存在,生姜还被美称为“还魂草”,集食材、调味品和药物于一身的生姜,在今人眼中极其普通,却是古人眼中的至宝。

生姜首先是一道美味食材:被喻为“蔬中佛土”的仔姜。

《本草纲目》说:“四月取母姜种之,五月生苗,如初生嫩芦;而秋社前后,新芽顿长,如列指状,采食无筋,渭之子姜”,

仔姜是至今仍在被人们直接作为食材的食物,既可单独食用,也可作为馅料。还可以混合搭配或酱腌,古人称之为"蔬中拂土"。在今人眼中极为普通的调料,却是古人眼中极好的食材。

蔬中佛土:生姜,中国饮食文化的食疗担当

仔姜

“繁华几过眼,一梦入汴梁”,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道尽了汴梁的繁华如梦,而作者在介绍汴梁的吃食之中姜的食物就有:“姜豉”,“辣脚子姜”,“梅子姜”。

蔬中佛土:生姜,中国饮食文化的食疗担当

《东京梦华录》食物中的姜食

至今仍在传承的夏日开胃消食的梅子姜:用杨梅、嫩姜,小火焖煮而成。

蔬中佛土:生姜,中国饮食文化的食疗担当

夏日保健小零食梅子姜

苏东坡说:“后春莼茁滑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 就算是时隔近千年,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诗人眼中仔姜的美味和诱惑。

拥有上千年的历史的豫西醋泡姜,用柿子醋泡仔姜,姜的发散与醋的内敛 ,完美的把仔姜从食物上升到保健的高度,是古人居家保健的食疗之方。

蔬中佛土:生姜,中国饮食文化的食疗担当

延年益寿的醋泡姜

生姜也是一味药物:享有“呕家圣药”之称的生姜

当仔姜慢慢长成了老姜,生姜也由食材晋升成了药材,古人入药,多用老姜。《神农本草经》中,姜被称为“还魂草”,传说故事中白娘子盗取仙草救活许仙,传说中的仙草就是生姜芽。

生姜入药的方式灵活多变,可以直接用生姜、还可以经过炮制制成干姜、炮姜、还可以取用姜汁。医家宝典《伤寒论》中所记载的方剂总数有113则,其中用到生姜、干姜、泡姜的医方就多达59则,多的一则方剂,用姜量达半斤,因为生姜有暖胃的作用、可以止呕化痰,对胃部寒冷特别有效,所以生姜被古人喻为“呕家圣药”。

干姜:姜洗净处理后晒干而成。

蔬中佛土:生姜,中国饮食文化的食疗担当

药用干姜

炮姜:干姜放置铁锅内,用大火炒热, 炮制过后的姜:

蔬中佛土:生姜,中国饮食文化的食疗担当

温经散寒的药用炮姜

生姜入药既上得了厅堂,也可以下得厨房,既可以是职业医生的处方之药,还可以是普通百姓的日常居家良方。因为生姜取材方便而又效果显著,自古就备受百姓喜欢。其中最为普遍和普及的莫过于“姜枣茶”、“生姜红糖水”,至今,这还是很多老一辈人感冒必备之方。

蔬中佛土:生姜,中国饮食文化的食疗担当

驱寒暖身的姜枣茶

姜与枣可谓是完美的搭档,姜因为有了大枣,温而不燥,大枣有了姜,就滋而不腻,姜枣茶将中国文化中万物负阴而抱阳理念,在百姓生活中的完美展现, 从古至今,都是老百姓驱寒暖身,改善手脚冰凉、胃口不开的居家必备良方。

而早在上千年前,生姜就成为了古人家中常备药方与人们的生活完美结合。古人专门为一些身体虚弱,手脚冰凉,特别是婚后想要小孩的妇女准备的暖胃姜糖膏、姜糖、姜糕等。比如延续千年的姜糖膏,被列为非文化物质遗产 。

蔬中佛土:生姜,中国饮食文化的食疗担当

暖胃去寒的姜糖膏

起源于东汉前期,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是老百姓滋补健身、老幼皆宜的开胃化食的酱姜。

蔬中佛土:生姜,中国饮食文化的食疗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