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健康 >

二十四节气之养生-清明

条评论

二十四节气之养生-清明

清明节也称寒食节,是我国唯一一个与节气结合在一起的节日,始于周代,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了。其乃天清地明之意。

此时正值农历三月,冬天已去,春意盎然,万物生长,处处勃勃生机。

如果说春分时天地间阳气还属于稚嫩阶段,清明时节的阳气则步入了青少年,正是活力四射的时候,农作物亦在此时迎来了快速生长的阶段。

二十四节气之养生-清明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清明节气的养生也是要“顺时而为”。《黄帝内经》中记载:“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布于庭……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可见清明时节,养生重点在于顺应自然规律,从而利于阳气的升发。

二十四节气之养生-清明

 

规律作息,适当锻炼,激发阳气

清明前后,气温渐升,日照时间逐渐增加。这时可以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在保障充足睡眠的情况下,尽量不要起床过晚,以免影响阳气的正常升发。

同时适当增加户外活动、能够舒展身体调节呼吸,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充养脏腑的作用,从而增强身体机能,对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尤其有帮助。

另外,在经过了日照不足的漫长冬天之后,运动及光照的增加能够排解冬日积聚的压抑情绪,条达肝气,排忧解郁,缓解由于肝气不舒引起的乏力、情绪不稳定、睡眠质量不佳,食欲减退等症状。

二十四节气之养生-清明

 

饮食调节,护肝养阳,健脾祛湿

肝属木,应于春,主升发,肝气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肝气的正常升发有利于调畅身体气机,但是过犹不及,肝气过旺会造成脾胃虚弱,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清明前后饮食上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护肝升阳”。酸味收敛,不利于阳气的升发和肝脏的疏泄。这一时令可进食山药、大枣、莲子肉等甘温补脾的食物;姜、蒜、韭性温,春季适当食用有助于阳气的升发;陈皮理气、菊花平肝清热、桑葚养血柔肝益肾,均可在此时泡茶饮用。另外,还要注意饮食均衡,切勿食用过量辛热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耗伤阳气。

我国不少地区在清明时节有吃青团的习惯。制作青团的艾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胎”,糯米“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青团虽好,但平素脾胃消化较弱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应避免过多食用,以免糯米粘滞不利于消化。

在南方一些地区,还有食用清明螺的习俗,此时的螺肉肥美,能够“解热毒、治酒疸、利小水、消疮肿”,但不适宜平素体寒的人群,容易损伤脾胃阳气造成腹泻,加重虚寒的情况。

因时因地,抵御外邪,预防疾病

清明前后北方多风,南方多雨,最易感受风邪湿邪。此时应当注意避风保暖,尤其是老人儿童及体弱人群,适当“春捂”可以保护机体免受外邪的侵袭。同时可服用中草药,如茯苓、白术、赤小豆、薏米等,有助于健脾祛湿。

春季里各种植物纷纷迎来花季,花粉浓度增加,也增加了过敏性疾病的发作机率。过敏体质人群、平素肺脾功能低下的人群应当在此阶段加强身体的防护,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抗过敏及增强抵抗力的中药,同时适当增加运动量,改善肺脾功能,有助于抵抗外邪,平稳度过过敏高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