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温斯雅重复来表现艺术家的“原时”

条评论

温斯雅重复来表现艺术家的“原时”

  当思路得以改换,以“时间为视角”对各种现象重新加以检视,会产生大量新的思考。然而,比产生新思考更重要的是寻绎到这些思考之间的连接点。这个“连接点”为艺术家们修筑了重返现场的有效途径。一贯以来被物理学派与心理学派争论不休的时间属性幻化出临时/暂驻的“顷刻之在”。艺术家以事件发起者的身份启动某个未来时间段内的行为及其带有一定开放性的系统,来自柏林的三位当代女艺术家,文妮尔、葛星和温斯雅以各自探索多年的媒介材质和指向各异的行为概念进行着艺术实验,她们的最新作品与沪上另外三位女艺术家的作品一起组成了一个展览,题为“间有小憩”。

  1

  被誉为德国当代最敏锐思想家的萨弗兰斯基在《时间》一书中写道:线性时间让人难以忍受,世上并不存在对一切有效的中央钟,现代人们需要对抗时间的幻觉,“从宇宙时间返回自己的肉身的时间”,亦即“原时”。原时是自我的时间,滑入原时的自由主体能够瞬间地离开公共规定的节律运行,在板结的世界中获得一条缝隙,由此体验到独特的自身现实性,短暂地逃逸出功利主义法则,不仅将自身的自由从普遍同时性的吞噬之口中解救出来,而且将自身时间艺术化之后的作品拽出投机渔利的交易区。

  出自女性艺术之思的轨迹或手作,将关于时间的无边界谜团赋形在空间里、在物象上,用纯净的反思火焰烧去功利主义艺术的谎言、虚饰与浮矫。

  温斯雅用自身节律的重复来表现艺术家的“原时”。从2019年11月确定要为“间有小憩”创作作品,温斯雅在接下来将近两年的每一天晨昏两个时刻,让自己进入几乎同样的身体振幅中重复同样的绘制动作。她面向一堵墙垂直站立,墙上自然垂挂一幅硬质画纸。在与展览相关的录像中可以看到,她先上前一步贴近墙面,伸展双臂在纸上找到水平线上的左右两个边点;再后退一步找到稳固的双脚立足点,构成一种身体能够实际感受到的平衡感。那是一种怎样的自由体感呢?一是双臂舒适,随时都能随意地伸展,二是手握红色蜡笔的臂膀穿过两点,绘出圆形,并持续悬摆,仿佛自动化一般,在纸上显现出时间的铭刻。

  这幅题为《16.11.2020–7.8.2021》的行为表演绘画是温斯雅“红圈”系列中的一幅,与之高度相仿的还有另外七幅,拥有如出一辙的观感和题目命名方式。公共历法在日常起居中成为画圈的起与止,进而成为标记作品的题名,用艺术家的具身化行为将时间印迹化,“原时”的显影在密集的时间流动中呼之欲出。

  2

  钟表,在德国的当代时间哲学反思中,被萨弗兰斯基增加了时间与生命个体互相勾连的媒介价值。《时间》一书中对“钟表测量”辟出专章进行讨论。从哲学家的角度来看,缺乏专业高度的大众讨论并不会严格地细究哲学性的时间观念。故而,钟表时间往往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人状态,为社会化的顺滑完成提供着最为简单化的时间定义,令人不假思索地接受“时间就是钟表测量的东西”。

  文妮尔为展览设计了摇摆在钟表和身体之间的行为表演艺术,大标题是“和60种时间姿态有关的版本……”。经过多种材质的实验和选择之后,粉笔和石墨这些足够柔软,又能够足够迅速地在纸本上留下哪怕是最轻微痕迹的材料得到选用。她让手中的印迹和动作分别占用不同的时长:1秒钟、1分钟和1小时。在60张画纸上实验出60种最适合自己运动习性的可重复动作,在纸本上反复记录动作的轨迹,型构出抽象而新奇的画面结构。从不同的记录痕迹可以发现,1秒钟是生活中最容易遗忘和丧失的时间单位,短得难以计数,仿佛只是一次眼球闪动,几乎连一个完整的动作还没做完就耗尽了时间。1分钟的感受稍微增加了质感,但也是稍纵即逝,纸面上的留存也几乎没什么成形的可能性。然而在当代节奏加速运转的普遍社会情境中,没有具体工作或者快感娱乐进行填充的1个小时意外地漫长难熬。它长得如同一次不情不愿的劳役,如果不是像文妮尔这样策划出在表演中对于特定时长的真实感受,或许有相当多的人们已经弱化了判断具体时长的敏感能力了。

  在关于作品的命名中,文妮尔选择了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大加论述的术语“姿态”,也可以译为“姿势”。词语有效地指向生命的潜能,激活时间艺术所独具的唤醒功能,为观众们提供标准时长单位内的切身体验。

  3

  罗萨认为,工业革命后的技术进步造成了普遍的提速,“越来越快”正在成为现代化的文化感知,对此他做出了“加速与停滞”的双重时间诊断。当人的未来时间已经受控于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成绩参数模型,属于个体自我的“原时”就需要进一步寻找到它的“共鸣”回应。哈勒艺术和设计学院教授葛星在学校负责的专业是雕塑和空间艺术实践,她的艺术理念正是强调了人际间情感信息的交流与共鸣。

  融合了现场表演、空间装置和摄影录制再制作等艺术元素的系列作品“交流捕捉”是葛星的代表作,在前来上海展出前,已连续多年受邀登录不同国家的大型美术展馆。往往是在展厅中布置出一个完全由巨幅白纸围建起来的区域,在一个不间断的时长里,表演者们进行连续的行为记录,将彼此的时间获得汇入大空间和小空间。

  表演者依照事先编排的舞蹈动作,通过多种大幅度动作来表达行动间的交流领域。每位表演者都佩戴着制式一致的头部装置,用以传导动作所造成的图形轨迹。另外,传感器的外形模拟了“耳机”式样,从头部管子的末端伸出一截固定得宜的炭条。即便是最轻微的战栗,乌黑的炭条也会在白到亮眼的纸上划出痕迹。表演者在共舞后,传感出不同的动作轨迹,再由头顶笔管样的“书写”记录下痕迹,形成一幅超现实主义的、任何人都无法预先绘制的图像。它是艺术家葛星运用时间可视化的记录方式构造出的“空间的关系编织”,带有很大的即兴成分和偶然性。

  4

  与罗萨所批评的“极端惰性”造成时代抑郁症的迟缓不同,与疫情延缓了物理空间中的社会运行节奏也不同,作为“间有小憩”展览视觉符号的暂停键“II”,目的只在艺术本身,在女性艺术家的时间体验中真实生效。面对后疫情时代区隔管理的程度因为现代技术增长而翻倍加深的孤单状态,带有时间特殊属性的艺术作品可能成为新的情感连接。在这些纷纷多样的艺术化新时间种类中,既有文妮尔对于展现时间韵律姿态的可视化绘画行动,也有温斯雅那样不间断体验自身内部时间的自由化印迹外显,不能或缺的还有葛星特别热衷的装置实验。她们在使用艺术表现时间的过程中选择了艺术化的行动,通过哲学思考和艺术对话,构建出此时此刻的主体自由时间体验。如果观众能够将自己深度沉浸在“间有小憩”的感受当中,就能在作品的深处感受到生命赋予时间的美好律动,发现性别的力量如何贯注于艺术,并为时间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