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收获长篇小说榜5部文学作品上榜

条评论

收获长篇小说榜5部文学作品上榜

  收获文学榜由《收获》文学杂志社创办于2016年,分为“长篇小说榜”“长篇非虚构榜”“中篇小说榜”“短篇小说榜”四个榜,力图将年度最值得品读、最值得关注的华语原创文学作品呈现在公众面前,体现当下文学创作的实绩与探索。

  本届上榜“长篇小说榜”的作品有余华的《文城》、林棹的《潮汐图》、林白的《北流》、东西的《回响》、范稳的《太阳转身》。

  在终评委、文学评论家潘凯雄看来,五部作品各有特点,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们有的实现了作家本人的重要突破,比如余华在《文城》里更会写善,写爱,写柔软了,《北流》所触及的社会现实和时代变迁是林白过往作品里少见的,也是最打动人的;有的实现了某一题材的重要突破,比如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太阳转身》是去年主题写作中最好看的虚构类作品,它充满了文学性。而《回响》这样一部双线叙事的作品既有悬疑小说的壳,又触及人性深处;还有的是对青年一代的肯定和鼓励,“坦白说,《潮汐图》对我个人而言有点难以理解,但我并不因此否定这个作品,因为它的想象力、语言、历史纵深感、虚构能力都是非常完整的,在此前的中国文学作品里几乎找不到可比的文本。”

  终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也告诉记者,2021年是长篇小说大年,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问世,因此长篇小说评选很难抉择。“榜单的亮点在于既有余华、林白、东西等作家的新长篇上榜,也有林棹这样的后起之秀的到来。林棹的长篇非常有想象力,让人惊艳,《潮汐图》为当代文学和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带来了惊喜,非常值得期待。五部长篇风格各异,都是对当代文学写作边界的有力拓展。”

  再看“长篇非虚构榜”,上榜作品依次是:陈福民的《北纬四十度》、陈冲的《轮到我的时候我该说什么》、李兰妮的《野地灵光:我住精神病院的日子》、李红梅与刘仰东的《向北方》、杨潇的《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长篇非虚构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题材,一是作者的行动力。”潘凯雄表示,陈福民的《北纬四十度》是历史叙事文学化的一份重要尝试,陈冲在《轮到我的时候我该说什么》中所呈现的文学功底也让人非常吃惊,抑郁症患者李兰妮在精神病院生活一个月写就的《野地灵光:我住精神病院的日子》可谓一部“生命之书”,《向北方》谱写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历史上的辉煌篇章,《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则是西南联大相关书写里难得的将“行走”与“阅读”真正交织起来的作品。

  在非虚构作品评选中,张莉也特别提到了“行动力”。“五部作品的作者其实都是很有行动力的写作者,尤其杨潇的《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是给当代非虚构写作带来冲击的作品,非常难得,我很喜欢。”

  “中篇小说榜”上的作品有孙频的《以鸟兽之名》、黄立宇的《制琴师》、艾伟的《过往》、韩松落的《我父亲的奇想之屋》、尹学芸的《鬼指根》、白琳的《玫瑰在额头上》、王凯的《星光》、李宏伟的《月球隐士》、林那北的《仰头一看》、默音的《梦城》。

  “比较让我吃惊的是黄立宇的《制琴师》,这篇我特别喜欢。”终评委、复旦大学教授金理告诉记者,初读时就感觉这篇总体风格和别人不一样。“《收获》公布入围名单时,我还在朋友圈感慨了一下此君居然从未耳闻,后来听很多浙江作家给我介绍。在新世纪前后有过一段‘论坛文学时代’,展现出未被此后的‘网络文学’所收编的可能性,黄立宇是当时‘新小说论坛’的核心人物。我觉得这篇小说有一种‘古早味’可能就来源于此。收获榜单奖励《制琴师》,在我看来也是向一种沉郁、坚韧却历久弥新的文学态度和文学技艺致敬。”

  而“短篇小说榜”上有钟求是的《地上的天空》、赵松的《等下雪》、铁凝的《信使》、叶昕昀的《孔雀》、万玛才旦的《水果硬糖》、董夏青青的《冻土观测段》、三三的《晚春》、路内的《跳马》、石一枫的《半张脸》、迟子建的《喝汤的声音》。

  金理发现,这次文学榜对青年作家奖掖很多。“我参与的中短篇里,初次上榜的白琳、叶昕昀和三三都让人眼前一亮。孙频和董夏是收获榜常客,我和何平等几位评委都提出,对于再次入围的作家,应该高标准严要求,从其自身的创作流程而言,新作是否有所提高与推进,理应考虑。”

  他表示,《收获》排行榜和刊物的风格一样,既权威又不乏新锐。“前者近些年处于持续转型途中,后者初登文坛就受到高光关注且题材领域相对集中,但都能稳住节奏甚至有上出的气象,真的很不容易。”

  张莉还很惊喜地看到,此次余华和叶昕昀师徒二人共同上榜。“北师大文学创作专业刚刚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硕士毕业于北师大文创专业的叶昕昀也是2021级博士研究生,她的《孔雀》一出手能得到这样的认可真是很开心。这也充分体现了《收获》排行榜的特点:包容、丰富又干净,深具文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