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警惕极端降水对室外不可移动文物的影响

条评论

警惕极端降水对室外不可移动文物的影响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文物保护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周双林在谈到气候变化对我国西北地区土遗址的影响时说:“西部干旱地区一旦出现强降雨或出现地面潮湿的情况,对土长城、土烽燧等土遗址是非常要命的。西部地区保存有汉代、唐代的烽燧,这些烽燧之所以保存千年正是因为当地干旱,如果西部不干旱了,这些土遗址很快会消失。”

我国是文物大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丰富。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有76.7万余处,包含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等。由于不可移动文物多处于露天或半露天环境,文物常遭受到自然灾害严重破坏甚至毁灭的风险,而在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这些风险正在加剧。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一文中提到:“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趋势,致使我国不可移动文物所处外在条件恶化,干扰影响加速,文物因灾损毁、自然破坏的事件频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其中,极端降雨带来的水害是建筑遗产面对的最常见、破坏力最大的灾害类型之一。

数据显示,2010年南方大范围发生洪涝灾害,导致四川省35个乡镇的不可移动文物受到淹没和损毁;2016年,台风“莫兰蒂”造成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文物遭受重大损失,福建、浙江6座桥梁相继受损、被毁。

安徽黄山镇海桥2020年洪涝损毁前(左)、后(右) 。图片来源:《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

2020年汛期,我国江南、华南、西南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受损文物范围广、数量多、损失大,是200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年。长江流域省份文物受损情况更为严重,其中,江西160处、安徽144处、湖南62处、四川41处、湖北31处均遭受不同程度损伤。11个省份共有70余座桥梁受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黄山屯溪镇海桥、四川阿坝红军长征遗迹达维会师桥和江西婺源清华彩虹桥等被冲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襄阳城墙发生局部坍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西桂林李宗仁故居、湖北十堰武当山建筑群五龙宫龙虎殿等发生房屋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