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爆火的诗歌,年轻人的续命秘诀

条评论

爆火的诗歌,年轻人的续命秘诀

我爱吃羊肉串/还能从肉质判断/羊的岁数/今天这只羊/年龄和我相仿/都意气风发/任人宰割。”

初读这些拼合在一起的长短句时,大概很多人会有一个同样的疑问:这种文体算什么?

依照过去的判别标准,它也许只是某个瞬间产生的生活感悟,它出现在酒桌上,或是在梦游时,毫无违和感。

而现在,这样的文字在网上随处可见。年轻世代的人,习惯称之为“诗”。

波兰诗人辛波斯卡在诗《种种可能》中写道:“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也许是深受感召,这样的观念,如今已植根在许多创作者心中。

在他们的眼里,诗是微妙时刻的记录,是复杂的人生体悟的简白表达,是疲惫的生存境遇中为数不多的浪漫。

罗列几个陌生的意象,再熟练使用回车键,好像就可以写诗了。

作为曾经最高级的文学形式,它的门槛在当下似乎变得更低。

正是在这种语境下,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投身于诗歌写作,在表露自己心迹的同时,也映射了时代在个人身上留下的烙印。

用诗抵抗庸常生活

B站UP主“有山先生”每年举办一次诗词大会。他会预先发布视频,号召人们投稿,在稿件收集完成后,他会专门找出一个时间,将这些诗作与观众分享。

在诗歌中,有人描述着年复一年、一成不变的生活,也有人书写着爱情、友情里那些“瞬间即是永恒”的内容。

我们不妨先看其中的几首诗作。

“我在办公室坐着/老板也在办公室坐着/我不知道老板在干什么/老板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

这是诗《上班》中的一节,坐在工位上的人读到这里时,一下子就能理解其中意蕴。

它是青年白领的心声,这是对他们普遍生命状态的客观呈现,当然,也是这些人逃遁不掉的窘境。

于是,心思细腻敏感的人写下了这些文字。从世俗的角度讲,它们也许没有任何用途,但作为一个精神出口,很多人还是能从其中找到些许共鸣。

除了职场上的失意让人感同身受,受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同样是年轻人诗歌中的母题。

一首名为《心里的声音》的诗是这样写的:“我想唱歌/有人说你五音不准/我想学画画/有人说你没天赋/我想健身/有人说你根本坚持不来/我想静静/有人不说话了/原来对面没有别人。”

拆解来看,这首诗并不繁杂。用一句最通俗的话解释就是,“别人左右不了你,你生命中的一切决定实质上都由自己做主”。

但如果这样讲出来,无可避免地会飘出浓浓的鸡汤味儿。

而换成诗歌的语言,它听起来似乎就没有那么矫情了。

《社畜的旅行》来得更为直白。它的原诗是:“挖山先生/想买一张火车票/去泰山看一眼日出/想买一张汽车票/去八达岭装一回好汉/想买一张飞机票/去苏州撑一把油纸伞/想买一张轮船票/去三亚冲一朵海浪/到最后却买了一张地铁票/去生活里陪一脸苦笑。”

相形之下,美好的远方与无奈的近处生发出了强烈的对比。

沉下心去想,这些处境其实正是每个青年的切身经历。

可在与真实的生活对抗时,他们又常常败下阵来。

于是,面对种种问题的年轻人,开始用自嘲、戏谑、解构等方式,玩味语言,试图在庸庸碌碌的时间里,找出一束能够照亮前路的光。

于他们而言,诗不是超现实的,而恰恰是身体经验的汇集,也许那些字句未经斟酌,也许那些词汇不够精准,但当诗歌承载了一代人的心绪与思考时,人们没有理由去嘲笑文字上的稚嫩。

因为,在写下那些句子的时光里,他们是在庄重地表达自我,而诗歌也是他们打开精神世界的那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