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黄盈、宋宝珍探讨老舍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

条评论

黄盈、宋宝珍探讨老舍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

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1年度资助项目,改编自老舍先生一系列自传性质文学作品的话剧《我这半辈子》,近日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开启第三轮演出。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教授,《我这半辈子》导演黄盈,以“半生跌宕半生悟——话剧《我这半辈子》的‘老舍情缘’”为题,围绕该剧的改编过程及老舍先生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展开了深入交流。

 

《我这半辈子》导演黄盈(左)与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右)教授。

如今当人们提起文学经典的话剧改编时,毫无疑问,在现代文学经典中,老舍小说的话剧改编体量最大、认可度最高,在中国当代现实主义话剧创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谈到改编老舍的文学作品,黄盈导演强调,自己受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沈林老师提点,决心要从两点出发:平民的尊严与家国的情怀。“老舍写的平民,可以很穷,但是一定要干净、体面,一个平民身上也是有尊严的。”宋宝珍同样认为,“老北京人的尊严,涉及文化的自尊,文化的自觉。老舍先生善于刻画平民百姓,关注每一个人的尊严,每一个人的价值,它的笔意在书写人的心灵、人的处境、人的生命。而戏剧最能打动观众心理的,正是对于人的生命存在的深切关注、思考与表现。”

说到“家国情怀”,黄盈导演表示,“他写的虽然是平民,比如大姐家人、婆婆和老姑奶奶斗法,但无论怎么写,你都能体会他背后关注的不光是家里这点事儿,他有若是觉得不公平,必须仗义出手的那一面。他的侠义精神推己及人,所关注的不止是小羊圈胡同里发生的故事,他希望普天之下都有正义和公平。老舍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世一代一代的人。”同时,宋宝珍称老舍“是以个体的生命视角观测整个民族的现实人生,透露着历史文化不断变迁的过程,他是真正关心、体察着这个国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