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洋洲收藏首次在沪展出

条评论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洋洲收藏首次在沪展出

6月伊始,新西兰原住民毛利族饱含韵律与节奏的曲目回响于上海浦东美术馆,拉开展览“时间的轮廓: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与传承”的帷幕,带领观众一同穿越到大洋洲的异域历史中。

“时间的轮廓”一展由“远航(Voyaging)、祖先(Ancestors)和时间(Time)”三大主单元构成,展出了近四个世纪内的110余件艺术品,其中包含一系列充满活力的巨型雕塑、仪式面具和特色服饰等。它们以共同的祖先为纽带,以木材、树皮、纤维、贝壳和骨头为材料,讲述了有关起源、祖先力量、仪式知识与表演的众多故事,呈现了大洋洲颇具地域特色的文化。

在展览开幕前,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采访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马克斯·霍莱因(Max Hollein)与大洋洲艺术策展人玛雅·努库博士(Dr. Maia Nuku),他们从展览规划与构思聊到大洋洲艺术的危机与启示,勾勒出此次展览更立体的面貌。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洋洲艺术”收藏首次远航,上海是巡展计划第一站

“此次展览是一个非常独特且千载难逢的机会。”马克斯·霍莱因告诉界面文化,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洋洲艺术一般是不参与巡展的,相比起以油画为主要展品的西方艺术,大洋洲艺术的展品相对易碎,且展陈更为复杂。

因此,自1969年洛克菲勒家族将其收集的超过3500件大洋洲艺术品全权交予大都会后,这些藏品便在大洋洲展厅内安家,再也没有离开过纽约。“时间的轮廓”一展标志着大洋洲艺术相关藏品在经过近半个世纪之后首次远航。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外立面新翼楼大幅海报
摄于1981年
图片致谢: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该展正逢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翼楼”修葺和重构之际。浦东美术馆向大都会提出该项目的合作邀请,于是上海成为这场历史性航行的第一个目的地。

项目提出后,玛雅·努库博士便被委托为策展人,她感叹道,“自己已经与该系列的艺术品一起工作与生活了八年,陈展之际许多想法就已呼之欲出。”但筹备此次展览,使她能够进一步思考新的叙事与本土视角,尽可能多地呈现大洋洲的文化与艺术。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与大洋洲文明与历史之间的巨大差异让大洋洲艺术不免显得深奥和陌生。但正如霍来因所述,“大洋洲艺术或许不如法国印象派、欧洲现代主义绘画那般享有盛名,但它实际上也非常重要,其审美情趣与艺术价值不应当被忽视。”他还强调,“此次展览是具有普世性的,大洋洲艺术具有极大的视觉力量,能够调动起观众的情绪。”

努库则表示,此次展览或许是一个出发点,让那些不那么熟悉大洋洲艺术的人得以理解该地区艺术的外观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