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古人武艺切磋时,为什么要左手作掌,右手为拳

条评论

古人武艺切磋时,为什么要左手作掌,右手为拳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华夏是礼仪之邦,一言一行,讲究一个“礼”字。

万事礼字为先,就问题中一个简简单单的抱拳礼,都有着非比寻常的内涵和复杂性。

江湖之中,不仅有刀光剑影,血雨腥风,还有儿女情长,礼尚往来。抱拳礼作为江湖中人最常用的相见礼仪,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3000年前的周朝。

比如秦武王嬴荡在周朝国都举鼎时,由于他以武治国,经常用抱拳礼和大力士们打招呼。

还有孔子的学生子路,常挎把宝剑随老师周游列国,别以为孔子是文弱书生,孔子其实会武功,子路同样如此,每逢遇到同行都施抱拳礼。

抱拳礼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门很讲究的学问,在古代,若是弄不清抱拳礼中所隐含的深意,很可能会闹出天大的笑话,甚至把本来的朋友,变为刀兵相见的敌人。

当然古代抱拳礼很多,除了”抱拳“以外,还有“拱手”,其中抱拳是武人专用,而拱手则是文人专属。

抱拳多用于双方武艺切磋时,即表示了礼貌,又可以防备对手暗中偷袭,是一种十分符合武人对阵的礼俗。

行礼时,将双脚并拢,双腿笔直站立,腰身挺直,左手食指、无名指、中指、小指用力伸直,大拇指驱指并拢,右手抱拳,将拳面顶住左手掌心,平掷于前胸,与胸距离大约20—30厘米,上身挺直,姿态庄重。

注意,一定要左手压右手,这表示先礼后兵,向对方展现自己不会取巧。而且对于武人来说,惯用手一般都是比较有力、凶猛的,以主管防御的左手来压制主管攻击的右手,则有“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点到为止、纯属切磋,不伤人命”的含义在里面。

当然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呢?也不需要换手,按照正式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的规矩施礼就可以了。因为“君子贵左,用兵贵右”,如果双方切磋时不小心以右手压左手的话,那就表明自己要出全力了,是要到对方起不来或者严重到出人命才能罢休的程度。

所以若是用右手作掌,左手为拳,则代表着双方要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生死之战”。

总之,不管是右撇子还是左撇子,左手压右手是错不了的。

而拱手礼就比较麻烦了,不仅分左右,还分男女。古代以左为尊,所以男性拱手是以左手压右手的,而女性在古时的身份比较低,所以女性拱手是以右手压左手的。这是属于正常的“吉拜”,也就是大家见面打招呼、参加喜事而用的。如果是凶事,比如丧事的话,则反过来,男性右手压左手,女性左手压右手。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手部》曰:“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 凶拜反是。 九拜必皆拱手”。

此外,“作揖”也可以认为是“抱拳礼”的一种,其也有讲究,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行人事”,即礼拜,另一种是“行鬼事”,即报丧。

根据《道德经》“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的规定,左手抱右手称之为“吉拜”,相反则是“凶拜”。换言之,如果用作报信,好消息就是左手抱右手,如果是坏消息或者报丧,就用右手抱左手,不用问一看就明白了。

朋友之间交往,必须选择第一种。正确的“礼拜”是,“左手为天,右手为地,以天盖地” 左手伸掌,右手握拳,将左手手掌覆盖住右手的拳面,抬高至胸前,向前拱手并轻轻晃动。

“报丧”则是“以地盖天”,用右手手掌,覆盖住左手拳面向前拱手行礼。朋友之间作揖行礼,若是将礼拜,行成了报丧,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敬,很可能会引发矛盾, 即便到了现代,我们也应该注意抱拳礼仪,不要将礼貌变为不吉利的诅咒。

抱拳在中国古代作为一种见面的礼节,一般人认为,现代社会没必要再做了。

但“抱拳礼”作为抱拳礼作为传统礼节,在当今社会仍然值得提倡。行抱拳礼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尊重。

犹如现在的握手,一般都伴有“久仰”、“幸会”等敬词。通过抱拳礼这种形式,可以把对人的尊重体现出来。中华是千年古国,有着上千年地历史文化,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里面,形成了很多文化和社会规范,有些已经被社会淘汰,而有一些应该得到发展和重视的。我们应该明辨是非,不要被外来的文化主动放弃我们的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千万不要忽视任何一种文化所拥有的深度,作为华夏儿女的我们,也应该虚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一味的“崇洋媚外”, 一个国家的灵魂不是“经济或军事”,而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以及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