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激活文旅资源 传承中华文脉

条评论

激活文旅资源 传承中华文脉

 五千年历史源远流长,孕育了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作为“母亲河”的长江、黄河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也积淀下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城、大运河、长征,是不同时期的伟大创造,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坚强意志。

   2017年1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使之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此后,从中央到地方,规划方案相继出台,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逐渐走上快车道,一个个重要项目逐步落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的要求,再次为未来的建设发展明确了方向。作为我国国家文化形象的典型标志,国家文化公园应如何更好地展现文化内涵,讲好中国故事?又应如何更好地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打造文化空间 展现中华文化精神内核

  在北京的城市副中心,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如同静待扬帆起航的“运河之舟”,与静静流淌的古运河交相辉映。一路南下,河北沧州的大运河畔,游客们漫步在运河堤顶路,感受谢家坝所蕴含的中国智慧;江苏扬州的三湾非遗文化园里,亭台建筑、小桥流水,让人恍如置身于画中的江南世界……这一个个闪亮的地标,既展示着大运河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也讲述了大运河新时代的发展历程。

  “大运河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产物,特别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创造了无数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奇迹。它象征着创新、协同、开放、共享的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教授陈喜波说。

  国家文化公园是新时代中华文化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无论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大运河,作为人类历史上伟大壮举的长征,连绵不断的“民族脊梁”万里长城,还是孕育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长江黄河,它们都展现着中华山河壮美,凝聚着自强不息、众志成城等精神文化内核。

  根据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解读,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就是要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几大国家文化公园涉及地域广阔,沿线分布着大量的文化遗产,也串联起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湖北大学中国旅游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熊剑平认为,从发展历史来看,大江大河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根脉,起到了“一线串珠”的作用。如长江流域拥有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下游的吴越文化,不同文化形态兼容并蓄,交融互动,共同构成了包容开放、多元共生的长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