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体育 >

有了消费市场,职业联赛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条评论

有了消费市场,职业联赛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3月20日北京消息,昨晚白岩松对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的采访,其实并没有“白问”。至少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信号,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职业足球是不存在的,过去是伪职业,未来是零职业,因为按陈主席表达的观点,“足球本身是个社会公益产品”。

 当时的语境是这样的。白岩松请陈主席评价部分中超俱乐部的退出,陈戌源的原话是:我们看到这些俱乐部存在的问题,我本人和苏宁投资人做过多次沟通,从投资人角度来讲,更应该考虑足球本身是个社会公益产品,投资人更要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形象问题,希望以后类似的事情尽量不要发生。

  如果中国足协的领导者对于足球是这样的一个认知,那么更多投资人退出中超中甲等职业联赛,也就见怪不怪了。

  陈主席是否真正了解公益

  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社会公益方面投入巨大,也取得了踏踏实实的成果。万达、恒大等企业在社会公益方面都有很多不同的举措。单就扶贫一项,苏宁今年2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截至当前,苏宁在全国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等慈善领域捐赠资

  金与物资超23亿元,其中扶贫专项投入约8.5亿元。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苏宁集团颁发“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向张近东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苏宁六次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慈善领域最高奖“中华慈善奖”,其中多个项目是扶贫项目。

  即使是在足球领域,苏宁承担的社会责任还少吗?在运营俱乐部的5年时间里,建成国际标准的专业足球训练基地,引入欧洲足球青训体系和师资,打造U12-U19整建制梯队,并在校园足球和社会足球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能力输出。

  所以,当陈主席表达了投资人更要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形象问题的时候,可曾了解这家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担当?

  中国足协作为中国足球的行业协会,自然也有责任去践行社会公益吧?那么仅在2020年,中国足协亲身参与的社会公益都有哪些呢?

  陈戌源在担任中国足协主席之前,也曾在上港集团任职,也是一位企业家,相信他在任期间,上港集团在社会公益方面的投入和努力,也不差吧?

  陈主席的表达与四个纲领文件并不吻合

  我们没有权利去给中国足协领导上纲上线,也没这个必要。但我们不得不提醒的是,今年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第7个年头,我们先不审视总体方案中其他工作执行情况如何,但就职业足球发展的部分,进行一下复盘。

  《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提出的要求是,远期目标之一是,职业联赛组织和竞赛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期目标之一是,改革完善职业足球俱乐部建设和运营模式;还有两点分别是:加强足球产业开发;加大中国足协市场开发力度。在这份文件中,有很多关于

  青少年和社会足球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举措,但并没有把足球当做一个社会公益产品去规划。

  在这个总体方案文件之后,先后有三份文件出台,《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年)》、《中国足协2020行动计划》以及去年12月足协刚刚公布的《进一步推进足球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尤其是《若干措施》这份文件,应该由陈主席亲自签署,方可发布。

  在这4份文件中,均未表述足球是个社会公益产品,反而,均对足球产业开发、市场开发列举了很多细则。

  足球真的是个社会公益产品吗?

  陈戌源的“社会公益产品”观点一出,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不同的观点。确实也有少部分人表示赞同,但更多的人表示质疑,如果都是公益了,那投资人(无论是什么企业性质)投入足球,尤其是职业足球,是为了什么呢?

  表达赞同的少部分人里,有一部分是对足球本身确实不了解,另一部分则对职业足球在中国的发展缺乏信心,毕竟我们度过了26个伪职业年头,认为中国足球无法模仿欧洲模式。

  足球是体育运动的一个种类。体育运动是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很多人对体育运动的理解也有偏差。在这里我再次重复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

  匹克精神”。我国已经步入小康社会,我们不再需要运动员在奥运会拿金牌去提升民族自豪感,我们更需要的是,有更多的人可以有机会参与体育运动,当然,踢足球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我们才有可能培育出足球市场,也才会有能力去学习欧洲的先进经验。

  现代足球发源地本身就是英格兰,如果你认为我们是一个具有包容性的伟大民族,那么我们中国人也参与这项世界第一运动有什么不好吗?既然参与了,为什么不可以学习已经成熟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呢?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甲A10年和中超16年确实是伪职业。我本来以为这一次陈戌源是一个企业家的视角和洞察,按企业经营的思路,彻底重塑中国职业足球,但没想到陈主席会把足球定义为社会公益。

  过去大多数企业投资足球,并不掌握将足球俱乐部这家公司实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的能力。大多人企业家期待的还是一种“置换”,这当然不是一个健康的模式。

  在陈戌源任职上港期间,上海上港足球俱乐部连续三年盈利。其实陈戌源最有资格去跟其他俱乐部老总分享上港的经营理念和方法论,在引入奥斯卡、浩克等大牌外援的情况下,还能做到盈利,实属不易。

  职业联盟的独立性

  昨晚的采访中,陈主席明确表示,职业联盟今年必须成立。但职业联盟与中国足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是一种协助,还是下级与上级的关系?

  职业联盟首先是一家公司,其职责首先是运营好中超联赛。最基本的职责就是确保联赛盈利,并将收入的一部分分配给中超各家俱乐部,留有一部分运营资金,剩余部分投入到女足、次级联赛补贴以及青少年及社会足球的帮扶。而最后的这一部分,就是真正的足球公益,足球的社会责任。如果做得更细一点,联盟会强制要求各家俱乐部的球星每个赛季多少次亲身参与小学生的足球活动,对,没错,英超和NBA就是这样做的。

  但职业联盟想要确保盈利,首先要在电视转播权、商业赞助及衍生品开发方面获取足够的收入。而在获取这些收入之前,首先要做好中超联赛这个产品本身,你产品不好,谁会来买单呢?

  如果职业联盟没有相对的独立性,还是中国足协的一个下属公司,只不过从中超公司换了一个名字而已,那么,按社会公益产品这个指导思想,这个公司可以不用成立了,改为一个社团组织更为合适。

  在这里也不得不提个醒,在各种政策规定的限制下,其实球员成为了弱势群体,类似球员工会这样的组织,也需要存在,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中性名、限薪本身都不是错误的政策,但具体的实施和执行,是否可以有更科学的方法和时间表。改革不是一刀切,改革的目的是让职业联赛变得更好,而不是推倒重来。

  即使是推倒重来,我们重来的方法对吗?

  最关键的是,我们总是不从基础做起,总是盯着眼前。尤其一个极其错误的论调是,中国职业足球的发展是为了国家队。职业联赛发展好了,对国家队肯定有帮助,这无可否认。但发展职业足球的根本目标,一方面是引领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就是丰富人民群

  众的娱乐生活,让足球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是真正的社会责任。

  一、持续加强青少年足球投入

  如果我是白岩松,我特别想问陈戌源一个问题。中国小学生足球赛2020年的全国冠军是哪个队?其实我知道,陈主席是回答不出来的。

  很多人会为足协开脱,认为校园足球是教育部的事儿,其实不然。足协有责任有义务配合教育部,协助教育体系,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具体点,就说一个方法。职业联赛体系坍塌,很多职业球员就业难。足协其实可以成立一个办公室,快速帮助这些球员拿到初级教练证,他们至少可以去辅导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吧?很多小学没有会教足球的体育老师,这两方面一配合,完美。

  就说小学生,包括女生的足球运动开展,还有N个具体的举措,这里不一一赘述了,大家关注2034杯全国小学生足球大会吧。

  二、中国足球文化建设

  培养更多的儿童踢球的兴趣,是在做一个很长远的规划,目的是逐步培养足球文化。

  坦白地说,我们的足球文化是很苍白的。足球还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事儿,足球场都能变菜市场了……

  这个文化建设的历程相当漫长,需要做的事情也非常繁多。举个例子,在日本,小孩儿踢球是一件很时尚很荣耀的事儿,能在高中联赛中登场那是无上荣耀。但我们这儿,可能更多青少年喜欢看综艺,打游戏。想改变吗?需要足协引导并寻求与社会各方的帮助,大家一起努力。

  三、逐步建立足球消费市场

  培养文化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塑造足球消费市场。

  中国现在每周踢一场足球赛的人有多少?初步估计1500万,10年前有3000万,为什么少了?老的踢不动了,小的没跟上来。周末去各个球场看看,基本都是大叔吧?孩子们呢?各种补习班呢!补习班禁了?家里1对1呢!

  看球,踢球,购买装备,购买俱乐部衍生品等等,都是大众基本的足球消费。都不喜欢足球,哪里来的消费?

  而在这个消费中,职业足球起到的作用最大,疫情会慢慢过去,比赛日的收入也会重新成为俱乐部三大收入之一。(虽然在一些豪门俱乐部也存在大量赠票吧!)

  四、职业联赛健康发展

  有了消费市场,职业联赛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职业联盟首先要解决收入问题。电视转播权是否可以从各电视台获得足够的收入,以分配给各家俱乐部;商业赞助方面,合作伙伴的稳定性及品牌价值提升。

  俱乐部除了从联盟分得收入,自身俱乐部的商业开发也会因为消费市场的增长而真正成立,无论是赞助商还是比赛日收入都会真正落实。要知道,曼联的基本赞助商(就是球衣赞助商)的合同金额是2.35亿英镑。

  一步登天不可能,中超一半俱乐部实现盈亏平衡,是要在前面三个条件成熟10年后,才会慢慢实现,大家有没有那个耐心呢?

  五、取长补短

  这里只举一个例子。我们很多俱乐部都是短视的,是因为足协及职业联盟的规则就是短视的。在俱乐部准入规则方面,对于本俱乐部青训培养球员的报名人数规定,是过于宽松了。

  这也导致很多俱乐部可以快速搜刮一些老将,用极短时间打出成绩,然后,就无以为继了。如果我们的规则严厉一些,本俱乐部青训球员不仅是在报名层面,在出场层面也有要求,那就厉害了。

  好处多多。一方面强化了俱乐部的文化属性,尤其当这些球员里有本土本地球员的时候;另一方面,大俱乐部青训条件好,容易培养出人才,会对各级国家队建设提供帮助。看看英格兰2017-2019在世青赛、世少赛和欧青赛的表现,再看看如今他们国家队的人员构成,就明白了。

  对于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的观点和建议,每一个人都可能会谈上好几天,但未必每个人都有机会去亲身参与,亲自动手踏踏实实做点事情。

  如果很多人质疑笔者光说不练,那么我用两个例子来回击。

  甲A10年其实是没有数据库的,我在中超元年花了一年时间,把纸质的裁判报告数据统计敲进了电脑,同事做了程序,形成了唯一互联网可查的甲A数据库。

  2008-2014年我组织了7届全国业余足球比赛,每次参赛球队数字不低于128支。目的是啥,希望更多的人踢球呗,但我确实也没赚到钱,用陈主席的话说,足球本身是个社会公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