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汽车 >

保时捷委婉拒绝中国建厂

条评论

保时捷委婉拒绝中国建厂

日前,有媒体引述保时捷CEO奥利弗·布鲁姆(Oliver Blume)的话说:保时捷要保持“德国制造”的形象,因此不会在中国建立工厂。我们深知中国已经是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但这并不能成为保时捷车型国产的原因。

汽车行业评论员郑谊引述英国《金融时报》14日的报道称,奥利弗·布鲁姆(Oliver Blume)表示,“中国产品的质量在欧洲仍是一个争论的问题。”

奥利弗·布鲁姆表示,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他的预期,尽管保时捷没有跟上在中国本土制造的发展潮流,但对中国市场而言,欧洲制造的保时捷仍然是品质和价值的保证,因此将保时捷的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没有任何意义。

一些豪华品牌国产化的讨论时常会成为舆论的关注焦点,其中原因之一是中国市场对于这些豪华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强。有一份数据显示,2020年,保时捷全球市场中,市场增长速度下滑了3个百分点,欧洲市场、美国市场下滑的幅度分别9%、7%,然而,中国市场却呈现增长,幅度达到3%,总销售规模88968辆。这一数据让中国市场成为保时捷全球市场中最大的单一市场,甚至比整个欧洲市场还要高出很多,2020年保时捷在欧洲市场销售了80892辆。

从国产化的商业性考虑,规模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雷克萨斯品牌就曾经表示销售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考虑在中国进行国产化的可能性。

当然,除了市场增长与市场规模以外,生产因素也是外资品牌特别考虑的环节,因为在一些外资品牌看来,中国市场的生产品质与稳定性一度受到怀疑。而这在中国1980年代时期,中国当时的供应商体系与生产能力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然而,经过了四五十年的发展,中国制造水平已经大幅提升,生产品质与稳定性以及供应链的可靠性,如果再被质疑,好像有些不容易理解和接受。

中国制造到底是否还存在一个很大的争议问题?其实一个地方的制造品质是否能够达到高水准,与中国制造并无关系,而是与管理有关系。

目前的中国制造已经可以提高最高水准的产品质量保障,问题在于相关的汽车企业是否能够有好的管理制度与严格的执行监管。

在几年前,曾经听到一名一线工厂的人员抱怨合资工厂对于零部件质量要求太严,因为他们认为有些零部件的要求本不可以这样“死板”。

因此,今天保时捷管理者对于所谓的中国制造品质的一些质疑,或者说叫做担心,并不是其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增长潜力到底会有多大?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保时捷高层可能也不能做出自己的准确回答。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考虑就是,保时捷本身就是将自己定位在一个小众市场的高端品牌,其未来的市场销量增长空间比较有限。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的考虑就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日渐明朗,保时捷未来的产品发展确实也必将电动化。那么如果今天在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的话,燃油车的生产线显然不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电动化的生产线又达不到一定的规模。这两点显然都不符合保时捷本土化生产的商业原则。

当然,现在也有一种媒体报道出来的消息说,保时捷打算在其它亚洲市场进行当地化生产。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应该是保时捷发展策略的一个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