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新闻 >

“极端高温事件偏多” 全国平均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

条评论

“极端高温事件偏多” 全国平均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

□ 长江日报记者李玉莹

中央气象台8月25日发布消息说,31日起,南方大部高温消退,高温过程基本结束。有网友感慨:“终于熬到头了。”长江日报记者梳理2014年以来的《中国气候公报》发现,已连续6年出现“极端高温事件偏多”表述。

■ 1961年来最强高温

水龙头里流出的水是烫的

“你知道被太阳烫到是什么感觉吗?我今年知道了。”李静平在重庆生活了15年,第一次经历这么难熬的夏天,水龙头里流出的水是烫的,不怎么吃雪糕的他今年吃得异常多,去做防疫志愿者,胳膊也被晒伤了。

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消息说,南方此次经历的大范围持久高温天气,是1961年以来我国最强的高温热浪事件。高温天气范围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强,都是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

截至8月27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38天发布高温预警。截至8月23日,连续12天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在川渝地区,2022年的夏天无疑是最难熬的。

7月以来的持续高温晴热,创下重庆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极端连晴高温天气。重庆有多热?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消息说:重庆是全国高温的“心脏”,而北碚是“心脏中的心脏”,几乎天天都是40℃以上。嘉陵江本逢汛期,却已干到河床裸露。

8月13日,湖北竹山高温44.6℃,在2418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中排名第一。当地的一位市民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周边种植的玉米叶子都晒蔫了,有的一捏就碎。

据《解放日报》报道,截至8月23日,上海今年已经历49个高温日(日最高气温≥35℃),为上海自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二多,“史上最多”为1934年的55个高温日。

■ 汛期却出现了干旱

长江流域降水60年来最少

水利部统计显示,截至8月22日,长江流域10省市耕地受旱面积4848万亩,有340万人、58万头大牲畜因旱供水受到影响,主要分布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等地。

8月18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气象干旱黄色预警。水利部8月17日发布信息:长江流域降水60年来最少;长江上游来水72年来最少;洞庭湖水位8月4日低于枯水位,这是自1971年以来最早的;鄱阳湖8月6日出现枯水位,这是该湖泊自1951年以来出现最早的枯水位。鄱阳湖因水位持续下降呈现的“大地之树”的自然景观,令网友印象深刻。

每年的6月至8月,通常都是我国的主汛期,正值汛期却为何会出现干旱?

专家的说法是,今年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使长江全流域持续高温少雨,流域内主要河湖来水明显偏少,水位显著偏低,从而出现明显干旱的情况。

武汉大学珞珈讲座教授、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进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今年比较特殊的是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加重了干旱的影响,这种情况罕见。

多地旱情会引发粮价、菜价上涨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高温干旱天气,对局部地区蔬菜、水果生产会造成影响,全国大部分地方影响不大,一些地区雨水还是偏多的。”

“从整个中国看,受灾地区占比还是较小的,对于秋粮的整体丰收影响不会很明显,长江流域一些产区或会受到影响。”李国祥说。记者注意到,人民日报8月16日刊发报道《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大部地区长势好于上年 全年粮食夺取丰收有支撑》,依据是农业农村部的农情调度信息。

■ 欧洲夏季高温或成“常态”

可能再次刷新500年来最严重旱情

今年夏天,受高温干旱困扰的还有欧洲和北美。

欧洲联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8月22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欧洲近三分之二地区发生干旱或面临干旱风险,部分地区旱情自8月以来持续恶化,已影响到内河航运、水力发电和农业收成。

“饥饿石”是前人在遭遇干旱时放置在河床中的标记,石上通常刻有年份和警示文字。这些标记石用于提醒后代,如果水位下降、“饥饿石”裸露在外,意味着当地将因干旱遭遇饥荒。今年以来,无论是意大利最长河流波河还是西欧第一大河莱茵河都遭遇了历史性干旱。随着水位持续下降,近几周,易北河、莱茵河、多瑙河等多条河流中都发现了“饥饿石”。

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的气象学家近日警告,2018年的欧洲旱情是过去500年内最严重的一次,但今年旱情很可能超过2018年的水平。

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25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夏季席卷欧洲的创纪录高温天气到2035年可能成为欧洲夏季“常态”。

■ “极端高温事件偏多”

全国平均高温日数呈上升趋势

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我国最强高温位居前三位的是哪几年?中国气象局近日回复记者,从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来看,我国最强高温列前1—3位的年份分别是2022年、2017年、2018年。

此外,如果按照平均高温日数排名来算,记者查询2014年以来的《中国气候公报》发现,前几名分别是2017年(12.1天)、2021年(12天)、2018年(11.8天)和2019年(11.8天)。而2022年夏季以来(6月1日至8月15日),我国平均高温日数已达12.0天。这意味着,我国平均高温日数最多年份主要集中在2017年至2022年。其中,《中国气候公报》在2016年至2021年连续6年的表述中均出现了“极端高温事件偏多”。

从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两张图表来看,无论是全国平均气温还是全国平均高温日数,近些年来都呈现波动式上升的趋势。

《中国气候公报》是中国气象局对中国气候状况所作的年度公报,通报过去一年中国气候状况、异常气象事件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020年中国气候公报》序言中写道: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地球气候系统正在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2021年中国气候公报》序言多了这样一句话:已严重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过去十年中,全球气温比1850-1900年平均高出约1.1℃,短期内变暖趋势难以扭转。在未来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不断提高对未来极端事件的抵御和防控能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 全国多地开启了“节能模式”

持续的高温导致用电负荷明显上升,为缓解用电压力,今年夏天,全国多地开启了“节能模式”:上海外滩熄灯;洪崖洞暂停景观照明;武汉长江灯光秀表演暂停;川渝地区多地广告照明关闭、景观灯熄灭、扶梯停运、商场大屏黑屏、地铁站关灯变暗、公共充电桩暂停使用,商圈、商场调整营业时间为16:00到21:00……就连写字楼也限电,中央空调停止制冷。

四川是拥有3962座水电站的水电大省,电力供应80%来自水电。新华社8月24日播发报道显示:四川各江河流域来水较往年同期偏枯五成以上,水电发电能力锐减,电力供需严重失衡。8月18日起,北京、山西、山东、江苏等13个省(市)的50台应急发电车陆续抵达四川,投入运行。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正在使得包括热浪、强降水和干旱在内的极端气候事件变得更加频繁。因此,人们也应当积极通过节能减排等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