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新闻 >

上海这个新城发布重磅规划,这些重要指标为何高于市中心标准?|临港一周观

条评论

上海这个新城发布重磅规划,这些重要指标为何高于市中心标准?|临港一周观

 

 

拥湖抱海、河道密布、远离中心城区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在生态环境方面一向有不错的基础。但仍有人担心,随着大量大产业、重工业项目引进,临港会不会走“雾都”伦敦、水俣湾等地的老路,绕不出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怪圈?

疑虑自有部分道理。但反过来看,前瞻性地考量这些问题,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融进发展理念,提前规划、精细管理,未必不能找到永续发展之路。

近日的一连串相关动作,就让外界看到了临港的决心。s2、两港大道门户地块公益林位于申港大道与两港大道交界处西北侧,一片占地176.8亩的公益林已基本建成。滴水湖畔,星空之境海绵公园建设工程整体进入收尾阶段,绿地面积超过40完平方米。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生态环境发展“十四五”规划》也于日前正式发布。规划提出高标准建设公园城市、海绵城市、无废城市、低碳城市、善治城市,且一些约束性指标——如到2025年pm2.5年均浓度稳定在30微克/立方米、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占比达45%、生态空间占比达50%——都高于上海市标准。

指标以外,规划的考量亦非常全面,从源头减量到末端处置,覆盖了各个环节。

譬如,产业集聚后,如何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靠拢?利用靠海优势优化能源结构自是题中之义。规划提出,要强化屋顶光伏和海陆风电开发。到2025年,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50%。光伏累计装机提高到340兆瓦,风电累计装机提高到800兆瓦。

又譬如提升末端处置效能方面,临港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和排海管工程将在“十四五”期间完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得到完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届时将达50%。

值得注意的是,“海绵城市”的概念,无论在规划中,还是在临港近期的实际行动中,都频繁得到体现。常住或常来临港的人都知道,海边多雨,但无论雨势多大,主城区的道路都不会出现四处积水、寸步难行的情况。“小雨不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