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金融 > 理财 >

理财的陷阱误区,做稳定收益的方法

条评论

理财的陷阱误区,做稳定收益的方法

    ①一个人盯着天空看,结果经过他身边的人全部盯着天空看,有人问,在看什么,这些人答:不知道……
    ②艺术展览中心,一个人把眼镜放地上了,结果所有人以为是艺术品,围成一圈拿手机对着眼镜拍照,主人回来说:“不好意思,我眼镜忘拿了。”默默拿走了眼镜……
 
    从以上两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盲目从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更可怕的是,在理财中也有盲目从众的事情发生。
 
    对于年龄较大的用户来说,经常听朋友介绍后,不主动了解就盲目出借了,最后出了问题,就对整个行业予以否定,这对行业来说不公平。
 
    为了让更多的用户能够有意识地避免风险,小酷为大家着重列举出几个比较重点的“坑”,希望帮助各位能增加一些风险意识。
 
    01
 
    将资金都集中在高收益上
 
    为了从投资中获得高回报,很多人都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高收益的投资项目上,认为这样就能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很明显,这种“盲目追求高收益、忽视投资风险”的策略无疑是错误的。
 
    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收益越高,风险也会越大,将所有的资金都用来进行高风险投资,不仅难以获得理想收益,还可能会导致血本无归。
 
    因此,小酷建议以个人的实际财务情况为基础,在个人的资金风险承受范围内,投资一部分高收益项目。
 
    02
 
    将钱都存在银行里
 
    理财的过程中,有人无视风险,也有人害怕风险。对于那些害怕风险的人来说,任何的损失都是不能承受的,为了避免投资风险,他们往往会把钱全都存在银行里。
 
    然而,银行的利息极低,将钱存在银行等于是资金闲置,不仅资产没升值,还会让理财者错过其他投资机会。由此看来,将钱存在银行也并非明智之举。
 
    03
 
    经常给资金挪地方
 
    在理财的过程中,因为缺乏理财经验和技巧,很多人都存在盲目跟风的行为。
 
    对于他们来说,高收益是投资的唯一追求,听到什么投资项目赚钱、哪种投资方式或理财产品收益高,就会迫不及待地将资金从其他的地方挪过来,最后往往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损失不少。
 
    频繁的资金“搬家”需要耗费大量的手续费成本和时间成本,不利于个人稳健增收。若想获得理想的收益,建议增加投资稳定性,减少资金“搬家”次数。
 
    04
 
    投资的产品过多
 
    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是的,为了分散投资风险,建议大家避免将资金过于集中放置,然而很多人却将这个建议误解为“投资种类越多越好”,殊不知投资过于分散,反而会使自己管理力不从心,导致收益不理想。
 
    05
 
    重复购买商业保险
 
    为了完善家庭保障,很多人都会为家人购买各种保险,其中不乏重复购买的保险。对于这样的现象,保险有用,但是重复投保是没用的。
 
    人生五个阶段,如何理财
 
    一、合理规划人生不同阶段理财方案
 
    人生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年期、壮年期和老年期,除了前两个时期可以依靠父母、衣食无忧、快乐成长外,其他时期都需要自己筹划理财方案,打理好自己的钱财。
 
    1、青年期
 
    青年期25岁以下的青年人,尚未得到稳定的收入,有时还需要父母供养。严格来说,他们并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此时期的理财策略只有五个字“切勿乱花钱”,不要产生负债。理财目标应是争取经济独立,减少负债。
 
    2、壮年期前期
 
    壮年前期主要是25岁至35岁的群体。他们有一份固定的工资收入,单身或刚组建家庭。这些人刚踏入社会,有个人喜好,如想买车、音响等。个人进修、结婚、创业等都是这时期的理财目的。鉴于他们可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强,在投资组合中,建议股票、基金可占大的比例,用一小部分资金投向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存款和债券所占比例则可以低些。
 
    3、壮年后期
 
    壮年后期主要指35岁至55岁,有较高工资收入及其他收入并需供养子女的群体。他们可作5-10年或更长时间的投资,可承受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强,故股票、基金在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例可以较高,存款和债券较低。因为有供养子女与维持家庭稳定的责任,因此他们的投资组合中通常应包括子女的教育基金、个人退休金、家庭风险管理等。
 
    4、老年期
 
    老年期退休后或60岁以上的群体,可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手中的钱是辛苦了半辈子的积蓄,故股票、基金在投资组合中所占比例应较低,存款和债券比例应较高。应留意投资组合的变现能力,以备医疗需要时能有足够的现金支付。理财目标以保本安全为主,在不损失本金的情况下追求固定的理财收益。
 
    二、人生不同阶段,理财各有侧重
 
    从获得人生的第一笔年终奖、买下第一套房子,到实现家庭财富自由,一生的财富管理如同一场马拉松。宜信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郭震洲博士表示,不同阶段的财富规划应各有所侧重。
 
    财富规划大致分三个阶段:年轻起步阶段,建议缩减不必要的开支,把闲散资金用来购买货币型基金;人到中年这个阶段,要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养老阶段,则保险产品不可或缺。
 
    1、年轻起步闲散资金买货币型基金
 
    案例:与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在深圳一家广告公司工作5年的张先生如今仍然单身,面对高企的房价,他暂时还没考虑支出20万积蓄用作首期购房。面对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市面上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他不知该作何选择。张先生说,“20万说多不算多,说少也不少,但在工资之外,我希望能让这些积蓄创造最大的价值。”
 
    支招:宜信财富投资理财部总监赵若冰女士认为,张先生的情况在年轻人中颇具代表性,一方面,他不知道该如何从众多的理财产品中做选择。同时,他希望在保证资金安全性的基础上做短期投资,获得一定的收益。
 
    赵若冰建议:“年轻人在财富管理马拉松起跑的第一步,首先要明确这个观念:财富管理一是指导投资,二是指导消费。年轻时期就要提前为未来的目标做好长期投资规划。”根据张先生的情况,他的日常消费比较高,可以在不降低现有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适当缩减不必要的开支。
 
    此外,理财师建议张先生将一部分的积蓄用作固定收益类产品。而剩余的积蓄,连同每月节余出来的闲散资金,就不要再闲置在活期储蓄账户中,避免收益太低。“建议购买货币型基金,该基金主要投资于短期债券市场,能保持较好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比活期存款收益高。”
 
    2、人到中年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
 
    案例:李氏夫妇都是国家公务员,收入为中等,有积蓄。夫妇两人每月仍有房贷的还款压力,宝宝已经3岁,家庭开销逐步增大,个人消费也在增加,而且每月都要给双方父母支付一定的赡养费用。李太太表示,“我们想投资,但具体怎么配置资产还没想清楚。手上有一笔积蓄,到底是买理财产品好,还是投资股票?我们也希望找一些高收益的项目,获得较高的回报。”
 
    支招:人生的财富管理进入中年阶段,面临着个人、家庭等开支逐步增大的难题,此时,为了保证个人的生活质量,增加财富收益的需求逐步放大。李氏夫妇正处于家庭形成期,此阶段的特征是经济开始独立,责任逐渐增大,而储蓄较少、消费欲望较高,育儿、养车、供房等方面的消费占比较大。这部分人群的特征是,在进行财富管理时,都会把收益放在第一位,甚至会出现盲目追求收益的情况。
 
    赵若冰建议:这个阶段的人群做投资,要先分析你的目标、生活偏好、承受风险的意愿、经济能力等,然后再去决定你是不是要投资,要投资什么,拿出多少比例来投资。当然,这个过程可能很多人没办法独立完成,这时就凸显出专业财富管理机构、理财规划师的重要性,所以选择一个专业的机构尤为重要。
 
    理财师提醒:做财富管理应该从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三个角度来综合考虑,而不是仅仅关注高收益。
 
    对于投资风格偏向于稳健型的李太太,赵若冰建议,不必要将手上这一笔积蓄集中到一个项目中,因为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建议将这笔钱投资于每月的固定类收益产品,作为后续生活的保障,将剩余资金最大程度的利用起来。此外,在理财规划中引入保险,并将保险作为中年理财规划的基石。
 
    3、养老阶段保险产品不可或缺
 
    案例:黄先生是一位国企退休员工,现退休在家,有一套自己的住房,还有一笔积蓄,而且黄先生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就为自己购买了养老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因此,虽然现在退休工资已比在职的时候大幅缩减,但黄先生的生活还算过得去。但他表示了自己的担忧,“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疾病会越来越多,营养费、护理费都会上升,光靠工资和那点积蓄,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老年人该怎么理财?”
 
    支招:郭震洲博士提醒,养老规划一定要趁早。对养老规划的实施越早,准备期越充分,未来养老的压力会小很多,因此需要未雨绸缪、早作打算。
 
    郭震洲博士建议:老年人的理财重在求稳。养老规划的资产配置应该以固定收益类的产品为主,辅以权益类和保险产品。可以购买一些风险较低,收益有保证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比如市场上有些产品预期年化收益在10%—12%左右,可以做到按月复利,如果准备期越长、复利频次越多,最终获得的财富积累也越多。
 
    其次,退休以后的老年人由于收入减少,抗风险能力降低,可适当配置一些货币基金,可将积累下来的养老金购买类似退休年金的产品,每月使用其相应的现金流来补充养老金。权益类资产的加入,不但可以提高整个资产组合的潜在收益,还可以分散单一资产类别过于集中而产生的风险。
 
    此外,理财师特别提醒,保险类产品在老年时期不可或缺。养老保险类的产品能为退休生活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通过几十年的小钱积累,到了退休时会有一大笔现金流,可补充退休后的养老消费,保证稳定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