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金融 > 理财 >

五大理财关键!

条评论

五大理财关键!

    最高收益率
    春节前,投资者竞相把闲置的资金转到微信新开通的理财通上,去享受那从不敢奢望的近8%的无风险收益率。微信理财通年前始终维持着年化收益率7.3%以上,最高的一天达7.9020%,逼近信托产品的收益水平。这几乎是网上可自由购买货币基金收益率的极限。当时坐拥2500亿份额的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维持在6.4%~6.5%之间。
 
    去年“钱荒”的时候,以国债逆回购为代表的债券收益率一度高达24%年化收益率,但那是倏忽即逝的市场价格,还需要在证券市场购买,起始资金超10万元。当然,离开互联网平台,投资者也可以在银行等代理机构买到货币基金,但那里的基金赎回要有两三天才能到账,无法“T+0”操作,极大地影响了资金的灵活使用。
 
    去年底互联网“理财神器”频出,“百度百发”以8%的预期收益率示人,瞬间被抢购一空,接来了再推出的品种就没有那么高的收益了。网易不惜血本,在7日年化收益率6.42%的基础上补贴5%现金红包,预计收益率超过11%,可惜额度也是限定的,疯狂刷屏也买不到。
 
    微中取利
 
    通往微信的理财通的通路上,几乎所有的银行都设定了关卡。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最为宽松,单日可以购买50万元,严格如工商银行单日才能购买1万元,一个月的限额是5万元。这样苛刻的额度,短期内实际上是没办法把所有闲钱转入理财通的。
 
    互联网理财和银行理财就实质而言并无区别,都是在安全边际最大化的情况下尽量取得高收益。而几乎所有的货币理财产品在节假日期间或节假日前的一天买入,都需要在假日之后才能够确认份额,获得收益。这种微中取利的理财操作方式,购入的时间点也需考虑在收益的计算里。银行收拢了通道的大门,你就不得不把转不走的资金留在银行里了。当然,不辞辛劳的理财者也可以曲线转入,先在那些限额高的银行开设账户,再把账户绑定手机,再把银行卡绑定理财通,再把限额低的银行里的款项转出去,从而完成曲线买入,但如果把一个人的跑路成本也计算在内,这恐怕不是一项好选择。理财通收益率最高的时候年化收益率为7.9%,10万元一天对应的利息是22元,一个春节下来不过百余元。并且,这10万元若非先取现金再存入,就需银行转账,银行的转账收费,因额度颇大,一般需50元,足够吞去理财通两天的利息了。
 
    长期收益
 
    不同于股票或衍生品等投资,理财产品是微中取利的增值方式,短期看并不能显著增加投资者收入。但长期看,一两个百分点的利息差异,几年后其收益的差距将显示出来。比如10万元的本金,放入基准利率3%的一年期定期存款中,一年后利息3000元,连本带息连续存10年,则利息为34400元。如果利息涨至6%,一年后利息则是6000元,10年后,79080元。利息差异不止两倍了。6%的收益率,实际上正是货币基金近来收益的下限。
 
    货币基金带给投资人的收益还不止于此。储户之所以把资金放在活期存款中,主要为的是取用方便,而生活需要除了大项支出可以提前计划,很多是没办法预料的。资本市场的投资更是如此,市场变化不定,投资者无法预期何时入市。结果大量的资金积淀于活期存款中,活期存款在银行存款总量中的比例,按央行的统计将近40%,高达17.8万亿元之多。而活期存款的利息几近于无,这就和同样即时取用的余额宝们构成了更加巨大的利息落差。10万元存款放入互联网基金,一年下来比银行多出了5000余元的收入。对大多数工薪族,无异于涨一次工资。并且,货币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是国债和银行间市场,等于把钱借给了国家和银行,其风险程度与存款并无区别。
 
    长期而言,只要货币基金和银行的存款利率存在利差,资金就会从低收益向高收益产品流动。存款流失,银行不会无动于衷,反击已经开始。如今的银行理财市场,已经出现了几款“T+0”理财产品,如交通银行推出的货币基金实时提现业务,对接交银施罗德、易方达基金等公司旗下的四只货币基金;平安银行联合南方基金推出“平安盈”;浦发银行通过微信银行推出开放式理财产品“天添盈”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相对少,揽储成本高,故而急于转向。倒是那些国有大行按兵不动,这些大行占有大量活期存款,若推出“T+0”产品,利润不免大规模流失。但存款流出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随着储户定期存款的逐步到期,资金流失持续到大行也难以承受的程度,必定也会推出相应品种。未来的利率市场化大势所趋,所有储户都能享受到高收益的利率为期不远。而货币基金投资标的大同小异,收益率也无大区别。
 
    高息的网贷
 
    多数人接触并了解互联网金融,或许是从阿里、腾讯等巨头大张旗鼓的进入该领域开始,但实际上,“人人贷”,即P2P(PeertoPeer)网贷才被视为互联网金融的“代言人”。P2P网贷这一舶来品于2005年起源于英国,2006年以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中国迅速传播。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1000多家P2P网贷平台在运作。到2013年底,P2P网贷平台的成交规模或可达到600亿元,而2012年这一数据为200亿元。
 
    P2P网贷是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借贷,贷款方在P2P网站上发布贷款需求,投资人则通过网站将资金借给贷款方。平台在这里起到的是中介乃至担保的作用。通常网贷的年化收益都在10%以上,一般认为年化收益在10%左右的网贷平台为低收益平台,年化收益20%左右的平台为中等收益平台,年化收益30%左右及以上就是高收益平台了。不过,2013年平台倒闭潮后,各平台给出的收益开始趋于理性。
 
    过去,新上线的平台为吸引投资者,可以开出4%的月息,但现在新平台上线顶多就给2.5%的月收益率,2%的居多。通常,待投资者对平台有一定认可之后,网贷平台就会慢慢降低理财品收益率。普通平台的收益率每月可降低0.2个百分点;运营情况较好的平台,每月甚至可降低0.4个百分点。2013年网贷行业的平均年化利率约为19.67%,随着P2P平台和投资者均趋于理性,2014年的将更低。目前网贷行业的投资收益率的底部处于10%到15%的区间内。
 
    网贷平台收益递减的特征在投资者中催生了“打新族”,他们寻找新平台投资一两个月就撤资。“打新族”激进的投资策略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新平台给投资者的收益率,同时增加了平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一部分打新族在2013年上半年投资收益颇丰,但一部分“打新族”在2013年下半年深陷雷区。
    网贷3.0
 
    缺乏信任基础的借贷双方,加上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完全是陌生人的环境里,网贷平台的发展一波三折。2007年,中国第一家纯线上网贷平台拍拍贷正式成立,借鉴的是海外纯信用纯线上交易的交易方式,是为P2P网贷中国版的“1.0模式”。可国人信用体系尚未规范,这类难见借贷双方真实信息的借贷平台实际上很难保护投资者的资金安全,也未能推广开。后来本土的网贷公司开始有意识地对传统的线上信贷进行改进,与线下的贷款公司合作,线上和线下并行运营,这时的网贷平台则同时承担了信息中介和风险控制的角色,一旦出现坏账,平台需要垫付本金给出借人,将坏账独自吸纳,这是网贷平台的“2.0模式”。
 
    网贷平台“2.0模式”极大地安抚了理财者资产安全的需求,网贷开始了快速发展期。在业内人的眼中,风控与业务之间需要权衡博弈,只要能够控制所借资金的收益覆盖坏账成本,即可分散风险。一些网贷平台推出了类似银行坏账准备金的机制,每完成一笔交易即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用来支付投资人。不过,一家平台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毕竟有限,当出现了大额或大面积的违约,连网贷平台也被拖垮的现象时有发生。2013年10月份,P2P网贷业几十家公司先后资金链出问题。加之监管空白背景下,网贷平台易被不法分子利用,2013年下半年以来,频率高达一天一家的倒闭潮在整个行业迅速蔓延。
 
    如今的网贷平台正向“3.0模式”战略转型。为了剥离风险、专注撮合交易,一些平台将传统业务部门从生态链条中剥离,将审核借款以及相关风险转移给更专业的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机构身上。同时,引入担保公司在更高层面上分散风险。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如平安保险等也加入到网贷业,有了这些金融巨无霸作依托,网贷公司的经营更加规范。对投资者,由于可信度增加,网贷也不必开出不合理的高利息以吸引资金,网贷有了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