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金融 > 理财 >

在号称“便利店荒漠”的北京,看似平静的市场

条评论

在号称“便利店荒漠”的北京,看似平静的市场

短短几年时间里,这个行业格局已经被改写:曾经的佼佼者全时便利店难逃再次“卖身”命运,而创立仅仅三年多的便利蜂却宣布北京整体盈利,更早进京的7-Eleven则仍在加盟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图片来源:Unsplash

尽管北京的便利店市场因为纬度、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的不同而在一线城市中显得有些独特,然而,从上述三种不同面向的便利店中,仍能窥见当下中国整个便利店市场发展的大变局。

这三家店代表了便利店经营的三种频谱:从外来的7-Eleven,到过渡性的全时,再到本土的便利蜂。这三种模式较量的背后,也是直营与加盟模式在中国社区经济各种变量影响下给出的不同方程解。

直营和加盟模式又好比一列火车的前轮和后轮,哪种模式赚钱,它就成为火车的前轮。而后轮要想赶上前轮,除非出现颠覆性变化。攻坚北京市场

在便利蜂宣布整体盈利之前,北京一直都被认为是便利店难啃的骨头。

其中的证据之一是,全球连锁便利店巨头7-Eleven自2004年4月在北京开下首店之后,截至2019年9月,其在北京的门店数量只有280多家,而2012年进入北京市场的全家便利店只有50多家门店,2013年进入北京的罗森便利店只有100多家门店。

不仅如此,本土便利店也难以在北京突围,2018年8月,在北京拥有门店168家的邻里便利店突然宣布停业,同年9月,131便利店停业。

为何7-Eleven等便利店进入中国如此长时间,却仍然水土不服?

对此,7-Eleven北京一位人士向时代财经表达了看法,“ 7-Eleven北京是中日合资,中方股东都是上市国企,不融资,不贷款,仅靠经营利润发展。各家有各家经营理念,我们公司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本份,有多少钱干多少事,有多大能力做多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