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金融 > 理财 >

美国富人不爱把钱留给下一代?

条评论

美国富人不爱把钱留给下一代?

据国外媒体报道,《纽约时报》近日对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遗孀劳伦娜·鲍威尔·乔布斯(Laurene Powell Jobs)进行了专访。

劳伦在采访最后谈及个人财富时表示,财富过于集中是不合理、不公平的。在她有生之年,要将这笔财富用于慈善事业,帮助那些需要的人们。

她说:"个人积累的巨额财富相当于数百万其他人的总和,这是不合适的,也不公平。这种财富的积累对一个社会来说是危险的。"

"我从丈夫那里继承了我的财富,他不关心财富的积累。我这样做是为了纪念他的工作,我毕生致力于尽我所能、有效地分配(distribute)这些资产,以可持续的方式提升个人和社区的地位。"

"我对遗产财富打造不感兴趣,我的孩子们也知道这一点。史蒂夫对此不感兴趣。如果我活得够久,这一切都将随我而告终。"

自2011年乔布斯去世后,其妻子劳伦便继承了其遗产。据Bloomberg Billionare Index数据,劳伦身价超2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35万亿元,在全球富人榜中排行36名,是当之无愧的硅谷最有钱的女富豪。

慈善基金会

从巴菲特、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到劳伦,为什么美国富豪们会选择捐赠绝大部分财产,而不是将其直接留给子女?

因为美国征收50%的遗产税,但如果这些资产在基金会名下就无需缴税。

1911年,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了"纽约卡内基基金会",奠定了现代慈善事业的基础。在1919年去世前,卡内基累计捐款3.3亿美元,而他所创立的"卡内基基金会"至今仍在造福世人。

作为美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卡内基启发了包括盖茨在内的一代又一代美国人。

卡内基被称为现代慈善事业的开创者。在于他成立了商业化运作的慈善基金会。在卡内基看来,"赚钱需要多大本领,花钱也需要多大本领。"他不大主张把财富零零碎碎地分给普通百姓,而是通过设立基金会,以企业化的方式管理。这种方式不仅使"卡内基基金会"得以历经100多年历史而屹立不倒,而且奠定了美国现代慈善组织的基本模式。

通过设立基金会的形式从事慈善事业,而不是直接把钱发给捐助对象,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模式。

所谓慈善基金会,就是"将私人财富用于公共事业的合法社会组织",主要资助教育、文化、科学、医疗、公共卫生和其他社会福利事业。其中,教育和医疗卫生始终是基金会关注的重点。

卡内基基金会主要关注教育事业,在建立初期就向教育事业捐赠了560万美元,超过了当时美国联邦政府一年的教育经费。

洛克菲勒基金会则重点关注医疗事业,造福人类的青霉素发明就是其资助研究的成果。

哈佛大学基金会则是当今世界最有钱的学校基金会,拥有大约50亿美元的储备。

早在2014年,劳伦也创办了爱默生基金会。通过基金会来从事慈善,帮助了2000多名贫穷的孩子顺利进入大学,这些孩子都是家里第一位读大学的人,劳伦帮助他们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她曾在采访中说过:"去做你想做的事,留下一个你认为重要且永久的痕迹,那么生命就没有虚度。"乔布斯用科技改变世界,而劳伦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和他人的命运。

捐款背后真相

提起巴菲特、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等这些全球知名富豪的裸捐行为,后面总是有两种声音。一说人家是为了规避高额遗产税,"假慈善";二说人家是真的心存大爱,你们太狭隘了。实则二者皆非全部真相。

美国政府从1913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仅仅4年后,美国国会就通过法案,规定捐款或实物捐赠可用来抵税,所得税可抵税部分最高达15%,借此鼓励民众捐赠行善。1935年,美国政府提高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但同时允许公司用捐款抵税。目前,美国个人所得税的可抵税比例维持在50%,企业的这一比例则为10%。

美国关于慈善基金的法律规定,每年只需花出5%的钱,剩下的95%可以用来投资,使慈善本金不断放大,从而滚动增值,继续做慈善。对于富豪来讲,投资收益远大于拿出去做慈善的支出,而且基金会可以指定交付给后代,何乐而不为呢?

富豪的慈善基金会肯定会想尽办法把花出去的每一分捐款都用在能发挥最大效果的地方。如此一来,政府就达到了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调解捐助款使用的目的,降低了政府亲自管理的成本,而且效益更大。很多富豪慈善基金会捐助所实现的社会效益甚至替代了政府的行为。

慈善基金会也是富豪家族参与国内政治的关键举措,他们的慈善捐助能够换取政治资本,透过基金会的捐助行为,他们渗透了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方方面面。从而影响西方社会主流意识、决定民主选举的规则与方向、参与到社会各个方面。

富豪裸捐,是对基于捐抵税政策做出的决定;是回报社会的举措;更是西方社会总结出的一套,富豪和国家的"双赢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