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金融 > 理财 >

喜欢定投钝化、不愿承认的事、优势体验感悟

条评论

喜欢定投钝化、不愿承认的事、优势体验感悟

   策略--承认错误--拥抱优势。最近三件事情,可以联系起来讲下。

 

        (1)喜欢定投钝化。

        为什么喜欢定投钝化?不利于做出来微笑曲线,怎么样能够摊低定投成本?

        最近,沪深市场下跌得时间比较长了,有投资者朋友也察觉到了,定投多了,定投时间长了,会越来越变得钝化,摊低成本效果也差了。

        这不正说明存量资金多于增量资金了吗?这是下跌,如果上涨会怎么样呢?投资者一定不希望摊低利润的!

        可是,不摊低利润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到了点位止盈,清仓,再建仓或者是建仓新的基金。可是客观地讲,如果都上涨了,新的基金也是别的投资者止盈给你的!

        另一种可能是到了点位止盈后,清仓后,等着下跌或者是建仓已经下跌了的基金。可是相同类型基金,哪只上涨得好,说明基金超额收益能力好。如果总是把上涨的换成下跌的,把盈利的换成亏损的,能经常让你定投到的基金也不是什么好基金!         

        除非是周期、策略之间的再平衡,公司组合的优胜劣汰就不要乱平衡了,主动型基金的优胜劣汰也不要乱平衡了,被动型基金的周期、策略之间的再平衡,也要讲究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是道,定投是术!定投只是上车的一种方式。国外价值投资和指数基金经典书籍,从没有把定投天天挂嘴边的。即使国内的讲定投的,也主张定投到高位全部清仓,定投到低位可以进行分批单笔买入,本质上还是资产配置!

        如果选择了优秀的基金,只要上车,还会在乎摊低利润吗?持续投入货币基金,持续投入波动小的固定收益类型基金,还会在乎摊低利润吗?

         同样,优秀基金可能波动也小,像红利类型、红利低波类型,上涨的年份涨幅少,下跌的年份微跌,再上涨又创新高了。持续上车只能摊低利润。但是,关注资产配置,关注资产配置组合中的比例,持续上车便是。用净值法和内部收益率计算,越钝化越感觉不出来摊低利润,反而越钝化越好!

         而且,定投也有很多算法,可以调节再调节。为什么用净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计算投资收益?我的《手把手教你做指数投资  指数基金+公司组合》也有章节阐述了不要受误导,需要懂得资产配置和定投的本质、正确的理念方式、计算方法。

66

       (2)不愿承认的事。

        投资最不愿承认的事,就是投资错误。如果讲持仓品种不好,非要吵起来不可。所以,投资者总是盯着主观成本盈亏,而不是盯着客观价值,从人性的角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从资产配置角度视角,优胜劣汰,是需要承认投资错误的。我即使不管组合,长期优秀公司自动跑出来拉升组合,变差的公司仓位自动下降对组合的影响越来越小,像指数基金一样已经自动优胜劣汰了。而随便卖了盈利的,随便买入亏损的,违反了组合的初心,破坏了像指数基金一样的优胜劣汰,已经有了分别心,使得很多投资者不愿意正视沉没成本,结果亏损累累。

        想要成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低愚蠢地思考和愚蠢地做事的概率。

        少犯错,长期坚持下来,必然是非凡优势的积累。不因诱惑犯大错,是成功的关键。

        逆向思考是反直觉的,也是反羊群心理的,而羊群心理也是反道理的。

        做事情先想最坏的结果,先想哪些是毁灭的行为并且避免,投资也是。

        无论怎样的诱惑,都要避开。不是寻找和思考各种各样的新观点、新方法,如果没买真的涨了怎么办?而是需要思考,如果买了不符合预期,最后是个错误能不能承受,如何处置?

        不投不懂的领域,不投竞争激烈的领域,总之是要远离无知。

        一厢情愿地认为公司能涨回去,一厢情愿地认为补仓能扳回来,都是会慢慢变得偏执。等到下一次再决定时,往往快速作出决定,买入、砍仓,因为仓促的决策可以迎合避免怀疑的倾向,用以消除焦虑。

        可能买入时谨慎,结果等待中的事与愿违,然后各种解读支持,强化完了持有的行为,撑不住了砍仓,又强化了卖出的行为,以及换仓和再次买入的行为,然后各种解读支持循环往复。

        要勇于承认,这也是优势!

        最持久的优势是心理优势!

        一方面市场的长期上涨,一方面市场的一赚二平七亏,恰恰反映了投资者的心理的驾驭能力!

        理清逻辑,理清买入、持有、卖出逻辑,不为主观错误找理由,根据客观事实做决策。

        芒格的25种心理谬误深入分析了这些。消除无知能够感到满足,而非耻辱。

        芒格愿意找出错误,这就是一个成功投资人的不可估量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