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科技 >

光伏组件尺寸统一趋势已成共识,行业需要逐步回归理性

条评论

光伏组件尺寸统一趋势已成共识,行业需要逐步回归理性

近期,关于光伏组件尺寸统一的呼声再起,作为行业龙头,就组件尺寸问题,隆基绿能产品管理中心总裁吕俊接受了《华夏时报》等媒体记者的采访,从尺寸、成本、安全、效率等角度对产品和行业进行了全方位解析。

吕俊表示,光伏产品尺寸统一的趋势已经成为共识,标准亟待统一。尺寸变化过于频繁,企业不仅要不断地淘汰产能、更新设备,还要管理诸多尺寸不一的物料和产品,处理已经形成呆滞的库存物料和产品,这给行业增加了大量沉没成本,行业需要逐步回归理性。对于行业来说,多长时间要做产品尺寸上的变革,没有一个定论,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而是需要与行业发展相契合。

《华夏时报》记者:行业关于组件尺寸的争端由来已久,您认为当前市场尺寸多样化的原因是什么?

吕俊:行业最早的时候做的是156的尺寸,2013年建立了M2(156.75)尺寸标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是行业的标准。2017年左右161尺寸开始出现,2019年166尺寸成为主流, 210尺寸也有企业提出。2021年,由隆基、晶科、晶澳联合统一了182系列组件产品尺寸。

2022年12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了《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外形尺寸及安装孔技术要求》,规范了组件外形尺寸,把182和210产品的基本尺寸确定了。但随后的2023年1月——3月份,很多企业又提出了新的产品尺寸规格。

可以说,光伏行业发展到现在,组件尺寸的变化非常频繁,说明行业在欣欣向荣地发展,大家都在做技术创新和迭代,但从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讲,急需统一尺寸标准。没有整体统筹的微创新,对于行业发展会起到负面效果,造成很多资源浪费,很多企业在产品选择上出现了困惑,也导致了很多库存,企业在产品管理方面也增加了成本。光伏行业组件尺寸统一化的趋势是一个共识,亟待统一。

《华夏时报》记者:当前阻碍行业尺寸统一、卡脖子的地方在于哪些方面呢?

吕俊:从技术层面来看,行业尺寸统一不存在技术壁垒和门槛的问题。造成尺寸无法统一的原因,是缺少一种机制来保护这个标准。没有一套机制,来维护标准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执行性,就无法保障该标准能够被认可和执行,尺寸统一化在执行层面也就没有了现实意义。

这个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下游客户的利益,也要保护上游的供应商,要给合作方充足的时间窗口。比如在客户采购组件之前,至少较长时间之前,就要把最新的尺寸方案告诉对方。供应商也要提前较长时间进行沟通,避免上游企业产生大量的沉没成本,避免下游客户来不及调整设计方案,这才是一个行业应有的协同和协作。

《华夏时报》记者:什么样的尺寸才是最佳、最有效率的尺寸?目前从市场占有率方面,哪个尺寸有更大的出货量?

吕俊:目前很难定义最优组件尺寸的标准。从现实来看,组件的尺寸是不可以无限制越做越大的,因为光伏系统的设计上,包括桩基础、支架、边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设计冗余。组件尺寸的增加,系统各环节的降本,都会吃掉一部分设计冗余,这事实上增加的光伏系统的可靠性风险。

最优尺寸,需要组件企业,包括上游玻璃供应商、下游EPC企业和电站持有方共同商讨,选出一个当前最优的设计方案。就像手机行业,之前的尺寸多种多样,甚至还有一只手抓不下的,但现在的手机市场上,不同品牌和机型的尺寸相差并不大,外观上也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单纯的物理创新有时候对于行业是一种资源浪费,企业需要在核心技术上做竞争,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目前182、210尺寸的占比是很高的,大概占到总体市场的90%以上,具体来看,182尺寸的出货量是最大的。

《华夏时报》记者:有一种观点是目前很多企业都有资产包袱,您之前也提到,换尺寸需要换新的设备,资源在消耗。如何平衡企业目前的资产和尺寸之间的关系?什么样的时间节点需要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