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健康 >

想要健康长寿,首先要树立顺应自然的养生观

条评论

想要健康长寿,首先要树立顺应自然的养生观

春夏秋冬是自然界四时气候的正常变化,又是阴阳升降、寒暑更迭的征象。人生在天地之间,一切生命活动均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无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日月运动、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人们如果能顺应自然,遵循自然变化规律,使生命的节奏随着四时气候变化进行调整,就能延年益寿,否则就会生病或夭折。这种人与自然的相通、相应关系,就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思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以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春夏之季,阳气盛长,万物开始生长茂盛,人体要应春夏季节变化,注意调养、保养自身的阳气;秋冬之时,阳气闭藏,万物收藏,人体要顺应阳气收敛、阴气盛长的特点,注意保养、调养自身的阴气,使自己阴气、阴精充足,更多地积蓄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学认为,自然界万物的生长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生理也离不开这个规律。因此,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调养人体的阴阳气血是养生的根本法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想要健康长寿,首先要树立顺应自然的养生观

◆春季养阳,重在养“生"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故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都应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顾护阳气,注重一个“生”字。以起居调养为例,要求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使精神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舒畅愉快。当今人崇尚“春游”,多选择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春天,踏青问柳,登山赏花,怡情益志,这正合春阳生发之机,利于养生健体,值得提倡。由于春季阳气初生未盛,气候变化大,加之机体腠理开始变得舒松,耐寒力减弱,故应注意保暖御寒,此即古人“春捂”的道理,目的是为了保护初生的阳气不受伤害。

◆夏季养阳,重在养“长”
夏季烈日炎炎,地热蒸腾,雨水充沛,是自然界万物繁荣、成实的季节,夏季养生应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顾护阳气,注重一个“长”字。以饮食调养为例,夏季阳在外阴在内,胃肠蠕动减慢,胃酸分泌减少,饮食宜清淡,不可过于寒凉。夏季的解渴消暑之品,如西瓜、绿豆汤等应少冰镇,另可适当食用一些生姜、大蒜、辣椒等辛辣之品,一是增强人体阳气;二是增加食欲;三是可通过出汗达散热降温之目的,此于暑中求热,乘夏养阳之法可谓事半功倍,且无“火”、“毒”之虞。所以古人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根据“夏季养阳”的法则,夏日三伏天,每伏食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天地阳旺之时,以壮人体的阳气。临床上广泛采用的“冬病夏治”方法,就是对“夏季养阳”法则的发展。

◆秋季养阴,重在养“收”

秋天暑热渐消,气候凉爽干燥,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成熟与收获之季,故秋季养生,皆以养“收”为要。以精神调养为例,秋天叶落草萎,万物开始萧条,易使人产生凄凉、忧郁、烦躁之感,因此秋季养生应保持乐观情绪,使心气平和,不急不躁,精神内守,以平秋令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秋天不让情绪受外界影响,可使肺气得以清静,此即秋天调养“收气”之法。另秋天气候宜人,是睡眠的好时光,应早睡早起,适当增加睡眠时间,以养秋阴。秋内应于肺,秋燥易伤津液易伤肺,故秋宜多食甘润之品,以生津益肺,润燥护肤,常用食物有芝麻、蜂蜜、梨、枇杷、柿子、甘蔗、香蕉、百合、银耳、乳品等,正如《饮膳正要》所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
◆冬季养阴,重在养“藏”

冬天气温骤降,天寒地冻,万物闭藏,此时阳气敛藏,阴精内亏,蛰虫尚用冬眠来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人类更应顺应自然规律,故冬季养生应以“藏”为原则,保暖避寒为大法,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外泄。以起居调养为例,应早卧晚起,去寒就温,以适应冬天调养“藏”气的养生方法,使人体阴阳平衡,精力充沛。冬内应于肾,“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此时进补最佳,但需因人而宜,饮食一般多选滋阴潜阳、补肾填精、热量较高之品,如谷类、鳖、龟、木耳、龙眼肉、红枣、核桃仁、羊肉、牛肉、狗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