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科技 > 智能 >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当我们要去体验一座城市之美

条评论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当我们要去体验一座城市之美

城市以各种面貌呈现于世,有砖瓦堆砌的“建筑之城”,有文字建构的“文明之城”。然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当我们要去体验一座城市之美,首先想到的就是拿出手机中的数字地图,今天,我们对城市的感知不仅是物质世界中的具体空间,更是存在于数字世界中的“平行城市”。地图由最初对于地理信息的纸张记录和绘制,发展到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数字化采集、应用和传播,经历了由纸图、电子地图、移动互联网地图等不断发展升级的过程。而数字地图作为真实世界的投影,其演进不仅是技术进步的标识,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和民生价值的保障。

城市数字地图既包括面向广大社会成员的个体化服务如导航地图、公共服务地图等,也有面向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公共和市场部门的以地图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服务,在民生领域展现着其独特的价值。首先,以移动互联网为支撑、通过连接出行服务与本地生活,城市数字地图服务已充分融入人们衣食住行等各类生活场景。基于对出行时间和路线的合理规划等导航功能,城市数字地图成为人们日常行动的常用工具,可以便捷地进行地点查询、智能出行。并且,以广泛的受众群体为基础,城市数字地图具有了媒介特质,通过流量引导、提供第三方本地服务如周边购物、网约车、停车、医院、银行等实现线上线下服务链接,成为与本地生活相关的网络经济和服务链条的重要环节。其次,在公共服务领域,越来越多的城市以数字地图为基础提供政务公开便民服务,教育、医疗、社保服务等重点民生事项和信息囊括其中,包括一键导航、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医院在线预约等功能。同时,数字疫情地图拓展了突发状态下数字地图的应用场景,将病例数量、范围和行动轨迹等情况、社区封控情况和发热门诊等城市要素信息进行融合,实现了多图层叠加和时空延展,发挥着实时跟踪、信息研判、分析决策、民情反馈等重要功能。最后,在打造未来智慧产业的背景下,城市数字地图通过对人、物、地的实时感知和相关信息采集、管理、计算,实现对人与城市、商业、社会的深度融合,为政府智慧管理、民生保障服务等提供算力资源等核心数字基础。

城市数字地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数据体制发展不平衡、数据垄断、技术与民生之间的交流不充分等问题,影响着其社会价值的发挥。一方面,城市数字地图在提供丰富的交通出行、消费地图、本地服务等功能的同时,其在资本的推动下也带来了一定程度信息展示中的不平衡,形成了数据偏差。有研究指出,房产价值、商业价值更高的地点,数字地图信息标注的精细化程度也可能更高。尽管部分城市边缘社区、城乡结合部等在实践中具有支持着大量人口的本地服务和消费生活,但城市数字地图对其的采集和展现较为有限。在此背景下,这些地区的社会成员难以享受城市数字地图带来的便利,并可能进一步导致这些地区的发展难以获取网络时代红利,需要对这一新的社会建构现象保持警惕。同时,个别数字地图企业存在通过用户位置数据和其他兴趣数据等实施算法垄断、数据垄断等风险,部分以数字地图为媒介的本地服务在追求高流量目标的过程中有时存在不规范的竞争行为。另一方面,城市数字地图的技术发展与民生保障需求的结合仍不够充分。例如,城市数字地图在政务便民服务等民生领域的功能发挥有时主要在导航、服务网络链接跳转等技术层面、应用场景仍较为单一,对于通过使用地理智能优势处理民生事务、识别和挖掘民生需求等方面还缺少进一步探索;在助力应对自然灾害等非常态化情境下,城市风险数字地图的利用程度仍低于预期水平、其时效性和精确度还有待提升。

数字技术的发展最终是为了服务于人,需要从提升公共性、规范性、回应性入手,进一步升级城市数字地图的民生价值。

首先,进一步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升级城市数字地图的公共性。面对数据体制发展不平衡,需继续深化数字地图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背景下,加强政府与市场的合作,将数字地图纳入政府大数据库、“城市云”等相关产业基础建设之中,实现对所有POI(地图上任何有意义的兴趣点,指代各种类型的地理实体)更为全面的覆盖,尤其是容易被市场忽略的、欠发达区域等。同时,通过定期评定符合条件的示范项目、鼓励数字地图企业为政府和公众等提供大数据行业应用服务等方式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向,尤其是民生领域重难点问题。

其次,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升级城市数字地图的规范性。面对数字地图行业可能存在的各类潜在风险和不规范行为,一方面,促进数字地图中各数字权利成员、公共部门与市场部门之间的数据开放共享,加强以数据整合为基础的数字化市场监管,减少少数大型企业的数据控制。另一方面,加强对数字地图平台上各类主体流量监管,进一步明确对虚假流量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处罚办法,实施对平台、生产者、销售者等各方的诚信追溯机制,通过构建流量反欺诈分析智能模型科学识别和过滤虚假流量,营造公平、规范的数字地图媒介环境。

最后,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创新拓展更为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升级城市数字地图的回应性。城市数字地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基础,并联结着作为城市治理指挥决策核心的政府与分散的社会成员。需依托以地理位置、出行等为基础的数字地图实时大数据进行数据决策、管理、评估、预测等,并从大数据中分析挖掘更多民生需求等诉求性数据,并更为及时高效地予以回应,建立医疗、交通出行、教育、社会保障、社区治理等多领域的智慧民生自动化网络。例如,可通过研究出行、商业和公共服务机构的分布等数据与就业等民生问题的相关关系,挖掘其内在逻辑和趋势;可探索将数字地图与基层数字健共体相结合,建立数字化的卫生健康管护体系;根据社会成员的动态需求继续开发社区服务、车位共享等各类民生数字地图,尤其是在各类应急状态下智能创建避险地图,搭建高效便捷的民生信息共享平台。此外,还需关注城市数字地图发展中的“数字鸿沟”、个人数据保护等问题,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如智能语音交互、全景地图、无障碍设施地图等,进一步完善位置等数据安全立法的具体细则、建立地图数据安全监管平台、明确数字地图参与者主体责任等,确保更多社会成员平等、便捷、安全地使用普惠性数字地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