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文化 >

读懂了《论语》中这三个字,你就顿悟了养生的最高境界

条评论

读懂了《论语》中这三个字,你就顿悟了养生的最高境界

量大智自裕,心宽寿自延。

作者:洞见yebo

孔子谈及养生之道时,在《论语》中说了三个字:“仁者寿。”

清代学者方苞,在给这三字作注释时写道:

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

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

心怀仁爱,是一个人保持健康、得以长寿的基础。

真正的养生,其实不仅仅是对身体的呵护,更在于对心灵的滋养。

人这辈子,养一颗慈悲之心,抵得过世间一切良方。

1

温和之气

世界卫生组织曾在一项研究中指出:

人在生气时,甲状腺激素会激增,导致内分泌失调,引发肝痛和胃病。

很多时候,健康出问题,大多是和情绪失控有关。

在极端情绪下,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会亮起红灯,最终吞噬你的健康。

《格言联璧》里说:“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和气待人,就不会有不顺心;以静气修养身体,则睡梦中也能安适。

遇事心平气和,少发脾气,身体才能健康无虞。

《宋书》里记载了北宋名相李沆的故事。

有一次下朝,一位书生立在街头,拦住了李沆的轿子。

书生递上几张诉状,内容都是对李沆的控诉。

李沆看了几眼,把诉状收起来,和颜悦色地对书生说:“容我回去再细看。”

书生却不依不饶,他指着李沆大骂:

“你身为宰相,不能造福天下,是无能,占着位子,而不让贤,是无德!”

旁边的侍卫听了大怒,冲上前去就要将书生抓下。

李沆却喝住侍卫,他温和地对书生说:“我已经多次请辞,奈何皇上没有恩准。”

说罢,他就起轿走了。

面对他人的无端挑衅,李沆始终保持平和,毫不动怒。

正是这样稳定的情绪,让他一生顺遂,无病无灾。

晋代药学家葛洪说:“常其宽泰自居,恬惔自守,则身安静,灾害不干。”

所谓养生,说到底离不开一颗平静的心。

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冷静处理,不仅可以调养身心,更能避灾消祸。

人生多坎坷,不妨养一份温和之气。

管理好情绪,保持内心的从容淡定,自然百病不生。

2

慈良之质

道教全真派传人张至顺道长,活到了103岁。

曾有人向他讨教养生秘诀,他回答说,心存善念,厚道待人。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

夫养性者,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径也。

一个人多行善事,自然能够远离病祸,以德行不断蕴养自己的身体。

杨绛先生一生满怀慈悲,始终待人以善。

60年代,她认识了一位叫老王的车夫。

老王年纪很大,没有亲人,只有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但因为瞎了一只眼,很多人拒绝坐他的车。

他几乎没什么生意,日子过得非常窘迫,连吃饭都成问题。

杨绛得知后,便主动照顾他的生意。

后来她还让老王给自己家送冰,给他“赚外快”的机会。

到了晚年,杨绛将800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给了母校清华大学。

在她的倡导下,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帮助贫困学子。

作家付研说,善良,早已经刻进了杨绛的骨子里,也不断提升着她的生命境界。

在不断地行善中,杨绛先生的精气神越来越好,最终活到105岁。

《中庸》里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有德行的人,行事磊落,精神开朗,从而气血和调,生理功能平稳,最终得以健康长寿。

历代养生家都强调,养生必须与道德修养相协调。

一个心怀慈悲的人,以仁爱待人,以宽厚处世,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

在不忧不惧中,使得自己的身心达成内外和谐的状态。

《大学》里说:富润屋,德润身。

多行善事,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修一颗仁心,就是世间最高级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