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和7000多年文明史的古老城市,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本组图片拍摄于1905年,再现了118年前清末时期的榕城景象。
1905年的福州,几名轿夫抬着三乘轿子正在徒步涉水过河,轿子上面坐着的都是洋人。所抬的轿子是两根长竹竿中间绑着一把藤椅而成,形状和四川的滑竿非常相似。当然,讲究一点的会在椅子四面围上竹帘。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福州作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正式开埠,烟台山及周边逐渐形成外国领事馆区、对外贸易基地和航运中心,在这个区域,遍布着如图一般外廊式风格的西洋建筑。
石厝教堂是位于烟台山上的一座古老教堂,原名圣约翰堂,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 。“厝”在福州方言里是“房屋”的意思,“石厝教堂”也就是石头砌成的教堂。 照片上看,当年教堂门前是大片的坟地,其中有豪华的“椅子坟”,也有相对简单的土墓。
万寿桥曾是福州的标志性建筑,全长近五百七十米,始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为平梁式结构。在许多老福州的老照片中,我们都能看到它古朴的身姿。
乘船抵近看万寿桥,桥墩为船型,桥身用巨大的石块和石条构成。当年桥面上已形成街市,沿栏杆处搭建着不少小商铺。为方便人们夜行,桥上装上路灯杆,上面挂着煤气灯。
涌泉寺位于福州鼓山山腰处,始建于783年,初名华严寺,是全国重点寺庙之一。图为涌泉寺的大雄宝殿,有数名僧人出现在镜头中。
迥龙桥位于闽安古镇,始建于唐代末期,又名飞盖桥、沈公桥,是一座四墩五孔的平梁石桥,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它与万寿桥、龙江桥并称为福州三大名石桥。
横跨在邢港河的廻龙桥和万寿桥比起来,规模虽小却非常独特,在石桥的南北两端分别建有玄帝亭和圣王庙、观音阁等建筑。图为当时穿梭于桥上的行人,时至今日,这座千年古桥依然是邢港河两岸居民往来的必经之路。
1884年,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六艘军舰侵入马尾港,停泊于罗星塔附近。七月初三,法军突然向福建水师发起进攻,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海战中,十余艘水师舰船被摧毁,760名清军将士壮烈殉国。第二年,清政府为纪念战死官兵而设立了这座“昭忠祠”。
这座巍峨的宝塔就是位于马尾南部的闽江边上的罗星塔,塔下水域是当年“马尾海战”的激战之地,宝塔的塔刹也在炮火中被损毁,后来只好用一个大圆铁球来代替塔刹,于是就成了图中的样子。
马尾海战几乎导致整个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法国人还摧毁了马尾造船厂和两岸的炮台。不知是清政府有意还是无意,二十多年过去,罗星塔下依旧可以看到一些在海战中被破坏的建筑残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