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体育 >

用中国速度来印证万亿产业机会

条评论

用中国速度来印证万亿产业机会

发自香港港岛香格里拉

最近几个月,宁夏小伙何杰可谓春风得意:在多个大型赛事中名列前茅;百万奖金数到手软;省体育局喜报张贴在宿舍门外;在推特和油管上拥有姓名……打破尘封15年的国家纪录并拿到巴黎奥运会、布达佩斯世锦赛入场券,这位24岁的马拉松新星获得了在更大舞台上向世界展示“中国速度”的机会。

小镇里的隐形冠军

先让我们将时间拉回到1998年,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灵沙乡——一个夹在黄河与贺兰山之间的小村镇,何登明、田玉花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两人亦工亦农,披星戴月地劳作。

在很小的时候,何杰就已经展现出对于跑步的热爱与天赋。小学时,他的书包和文具盒都是通过赛跑赢来的。跑到初中年龄组,何杰在越野跑比赛已无对手,就这样被下基层选苗子的省队教练看中,抓住命运伸来的橄榄枝。

而在距离何家2300多公里的晋江陈埭镇,28岁的鞋商丁水波正为新公司构思商标。

彼时的丁水波经过11年摸爬滚打,在中国运动鞋外贸领域小有成就,产品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俨然成为同行口中的“晋江外销王”。同时一个骨感的课题也凸显在眼前:一双鞋的代加工利润已从10-15元降至1-2元。同样一双鞋,贴上洋品牌的商标更受年轻人欢迎,“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产品是我们做的”。

那个年代,中国人还习惯称运动鞋为“旅游鞋”。刚刚兴起的自费留学风潮,促使更多年轻人投身考G考托,用电子邮件这一新兴工具向心仪的学校递交奖学金申请书,消费观念也开始向洋品牌倾斜。中国鞋企,如何才能实现从单纯代工贴牌到国际化运动品牌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