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汽车 >

汽车价格战下,智能化也在卷

条评论

汽车价格战下,智能化也在卷

一场残酷的价格战正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爆发。价格战比拼车企控制成本的能力,背后是电动和智能两条技术线路的升级节奏,最终能像制造iPhone一样造智能电动汽车,实现系统性降本。

因此,2023年再谈电动汽车有多智能时,比起谈自动驾驶技术进展,谈一家整车厂升级其电子电气架构平台的能力更为实际。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和大脑,是未来汽车实现信息交互和复杂操作的关键,也是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截止2023年一季度,据新能源媒体CleanTechnica数据,《另镜》整理全球最畅销的10款电动汽车车型(同品牌只选取最畅销的一款),尝试解析藏在量产电动汽车里的大脑,以及其透露出的整车厂智能化布局节奏。

 

汽车大脑如何进化?‍‍‍‍‍‍‍‍‍‍‍‍‍‍‍‍‍‍‍‍‍‍‍‍‍‍‍‍‍‍‍‍‍

1993年到2010年,燃油车奥迪A8使用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数量从5个快速增加到超过 100 个。自动变速箱,仪表盘,电动车窗,空调等等,为了给驾驶者提供更安全、更舒适的驾驶体验,汽车从纯机械产品逐渐演变成集成上百个ECU的复杂电气工程。

每个ECU 通常只负责控制一个功能单元,彼此独立,比如发动机、刹车、车门等。它们之间透过控制器域网络(CAN)或者本地局部互联网络(LIN)连接在一起,并透过整车厂设置的通信协议交换信息。

这便是汽车传统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

由于每个ECU 只绑定一个具体功能,在此架构中,车厂要修改一个雨刷总成功能时,通常得二次开发,重新和雨刷供应商签合同,重新做各个层级的标定和验证。耗时长,流程繁琐,效率低,成本高。

像智能手机一样,把硬件模块化,让软件来定义雨刷的功能,能解决这个问题。业内人士管这一步叫做,“软件架构从软硬件高度耦合走向分层解耦”。换句话说,将雨刷总成单一ECU,分离成标准化的硬件和能实时更新的软件,再把功能集成到车身域控制器中。

具体来讲,雨刷所需的传感器可调用车载摄像头或其他传感器,一旦感应到挡风玻璃透明度下降,车辆即可通过软件自动启动雨刷。再修改雨刷功能时,车厂在该域控制器系统中更新软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