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新闻 >

在想要超越中国这件事上,印度一直很飘 

条评论

在想要超越中国这件事上,印度一直很飘 

  风云学会会员,《中国的官办经济》

  2020年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疫情,全球多国经济停摆,美国、巴西、印度成为疫情最严重的前三名。但这些并没有妨碍美国和印度重拳出击打压中国企业。

  继印度封禁包括抖音国际版TikTok和微信在内的59款中国应用程序后,美国在变本加厉切断华为芯片代工渠道的同时,又对TikTok搞起抢劫,吃相极其难看,让人震惊。

  华为与TikTok的海外遭遇,是中国企业出海受挫的标志性事件。虽然中国公司在世界各国做生意有各类麻烦,但国际上对中国企业打击较大的事件,主要是美国与印度这两个国家搞出来的。美国还四处裹挟多国,企图形成反中联盟,一致行动封杀中国企业。

  为何是美国与印度出来对中国企业下狠手?这并非偶然,根源很清楚,甚至是难以避免的。

  此类事件,个人认为主要驱动力是非正常状态下的心理因素。简单来说就是美国与印度人一些人心理异常。这并非经济事件,华为或者TikTok产品如何不是关键因素,不是公司正常运营逻辑能解决的。不用上升到意识形态,心理问题分析就能有个清楚的脉络,重点是要把美印与其它国家区别开。未来会如何发展,如何应对,都可以预期。

  一、印度的心态炸裂

  中美两国全球综合国力排前二,后面国家差距较大。别的国家慢慢接受了现实,承认中国在经济体量等多种指标上大幅领先。自然而然中美就被放在一起比较了,这是正常心理,无法避免。但这事发生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最近10年才热闹起来,其实心态并不稳固。很多人会认为,中国比美国还差得远,美国不和谁比;但如果非要找一个国家和美国比,那基本只能是中国。

  印度的情况是,国际舆论以及印度自己的舆论,有相当长时间都认为印度才是与中国对标最合适的国家。美国与苏联在冷战中相互对比,印度与中国情况类似,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在改革开放早期,中国还曾经有“主动与印度比较”的心态,列数据证明中国发展比印度好,人口多负担重底子薄,和印度比较更合适,其实也没领先多少。

  苏联解体后,在全球化经济发展浪潮中,印度还是与中国类似,经济增长率在发展中国家里靠前,就有些“别苗头”的意思。虽然印度增长率低一些,但是中国的增长质量与发展路线受到严重质疑。国际上以及印度自己,普遍认为中印经济竞争印度胜算较大。一些水平不错的华裔经济学者都看好印度,只等中国经济崩溃被打回原形,就能确认印度民主制度的优势。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这种情绪仍然在起作用,中国经济在危机中可能崩掉,印度机会来了。

 在想要超越中国这件事上,印度一直很飘
在想要超越中国这件事上,印度一直很飘 

  但是2010年以后,事情慢慢就不对了。国际上中印比较实在扯不下去了,人均GDP差距5倍算客气的,钢铁水泥产量差10倍,一些制造业产出差几十倍。跨国公司发现在中国的销售额比在印度能多十几倍、几十倍,如苹果手机销量,这就没法解释了。中国汽车、奢侈品等中产消费升到了全球第一,连美国也超过了。再迟钝的人也会明白,中国适合与美国比较。这种情绪上来,中印比较就不流行了。

  这个巨大的反转,对印度舆论来说,就成了很大的一个心病,直接导致了心态炸裂。印度人时常处于异常自信的状态,经济成就和过去比也算可以,但是却被中国比得暗淡了很多。如果是比较积极向上的心态,会说承认中印差距,奋起直追。但是印度在莫迪上台以后,搞起了印度民族主义,就走向了敌对心理。

  笔者观察印度人的言论,大约的逻辑是,印度不和中国比发展,因为中国是靠不正当竞争发展起来的,搞了各种阴谋诡计。极端民族主义的逻辑,很容易把别人看成坏人。中国发展的越成功,就越坏。即使中国帮助印度发展了基建,提供的工业产品大幅提升了印度人的生活水平,都比不上“是坏人”这一个理由。媒体舆论就四处搜罗各种新闻,解读成“中国人又针对印度干坏事了”。

  把中国人理解成坏人,还带来了一个“好处”,就是印度和美日英等国一边,对抗中国,印度还是占优。这样就避免了中印孤立的对比,而是和“民主阵营”一起,把中国比下去,这个任务就很容易了。例如印度舆论普遍认为,印度武器相比中国质量肯定占优的,是经过实战检验的高级武器。

  印度人这种心态,和别国抹黑中国的宣传还不一样。别国抹黑是常规操作,还没到心态炸裂的程度。国际上对中国多少年都是这个态度,一般不影响做生意的大局。做生意总是出于双赢的,政经分离、政冷经热不难做到,都是平常过日子的贸易,敏感的不多。这也是中国企业纷纷出海的大背景,觉得可以超越意识形态的不同。

  印度因为多年和中国对标,不仅抹黑,还特别不是滋味,发展出了“印度受害论”。中国在印度周边发展经贸,就是针对印度的大阴谋,要包围印度。别的国家一般没有这种“中国在专门坑害我”的理论,因为这不是常规抹黑,而是某种特别的“大叙事”。媒体舆论要搞这种离奇的阴谋论,就有些过于麻烦,民众也得有接受度。没什么特别的好处,也就搞不太动。

  这个“印度受害论”还是有些特殊背景。一个因素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传统敌对关系,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很好。对印度人来说,这事就有几分可信了,不时觉得中国大BOSS站在巴基斯坦身后。还有中印战争的历史问题,虽然过去快60年了,仍然常规地被提起。

  长期对标较劲,又有历史问题,印度人对中国心态扭曲炸裂算是事出有因。这会是印度对中国心态的中长期基本面。

  到2020年,疫情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进入8月,印度新增确诊已经超过美国了,实际感染人数应该世界最多了,孟买百万人的贫民窟里抽样检测就一半人感染。本来2019年印度经济就因为影子银行坏账问题,增长率从8%大幅下降到4.9%,这下干脆就把经济不好的原因归咎于中国。

  印度心态炸裂的直接后果,就是失去了与中国进行经济增长较量的信心。但是对中国并不服气,以莫迪为首,印度人发现了一个战胜中国的“良机”:中美贸易战。国际上有造势,西方阵营公司撤出中国到别处重建供应链,中国必然遭到重创。这个“故事”印度听进去了,而且相当有热情。一个是愿意看到中国遭殃,二个是希望供应链跑到印度来。为此印度还真的准备了一些产业园区,准备承接从中国移出的产线,积极开展国际游说。

  这个“供应链跑印度”的事其实没怎么发生,印度毛病太大。但是有点影就大吹,也是国际舆论的常规操作,不少中国舆论都很紧张地分析。

  疫情发生损失惨重,印度高层炸裂的心态终于崩了,做出了一个违背印度历史传统的“大动作”:不在大国之间搞平衡了,而是彻底倒向美国,和中国明着作对,干脆赌一票。

  印度历史上很善于在美苏等大国之间搞平衡,和主要大国关系都还可以,捞到了不少好处。甚至和中国关系也马马虎虎,在莫迪的前任辛格总理主政时期,两国政府高层互动得相当不错,中印友谊的调门相当高,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但是这个传统被莫迪政府打破了。

  印度走向“反中”,并不是莫迪一个人的决定。6月发生多人死伤的中印边境冲突,莫迪召开了印度跨党派大会。印度高层决定,不搞平衡了,就明着去和中国作对。这种破罐破摔的行为损人不利己,是天长日久积累下来的情绪发作。

  印度这个情绪中国没有办法。中印过去对比是自然发生的,你比我,我也比你,难兄难弟。后来经济增长都有起色了,也难免互相比较。年头长了,中印差距变得很大,也没有办法,印度心态失衡是必然的。倒向美国的时间点有偶然因素,但是这事印度一直在琢磨,发生了也不奇怪。

  以上说的印度对中国的情绪,不是指印度一般人。一般人对中国没太多了解,也就没有太深的怨念。与中印关系有关的印度人,产生情绪共振,影响就很大了。

  但印度要“全面打击”中国,真没有多大能力,还对中国商品供应有相当的依赖。因此印度就对互联网APP下手,发个禁令就行了,操作方便。这也是网络带来的“便利”,神经质的报复操作都方便了。

  印度并没有什么搞死中国的“计划”,主要还是报复,自己受损也顾不上了,反正已经被疫情打击得很惨了。另外就有一些念想,希望美国与“民主社会”看到印度的坚决态度,多给好处,说不上是谁忽悠谁。

  二、美国反应过激

  美国对中国的观感,与印度的情绪发展类似,也经历了大反转。其实看衰中国是国际社会普遍的情绪,后来发现中国不仅没衰,实力还相当强劲,多少都有些惊讶。

  但是美国不一样,比印度迷一般的无厘头自信要有底气得多,内心真的有绝对自信。印度是强撑着的自信,忽然一下就可能转为极度的自卑。例如印度人表现得非常爱国,但是不少人对印度很绝望,去了国外绝不愿意回国。

  美国对中国有非同一般的“历史使命感”。以克林顿为代表的美国政客,给中国安排了“经济发展促进制度转变”的道路。出于对美国制度、美国道路的超级自信,克林顿卖力地说服了反华议员,扫平了中国加入WTO的障碍。美国人相信,在中国开放搞经济之后,就是落后社会打开门见到先进社会,美国制度一定能在相对和平的较量中战胜中国。

  在和中国的对话中,美国政客展现了超强的自信,深信历史会站在美国人这边。因为这种自信,美国人展现了一定程度的大气,对中国初始的实力增长并不在意,更关注中国的开放与意识形态转变。只要中国能如所预期地向美国意识形态演变,美国甚至不介意分给中国一些小利益。

  美国制度显然是大大优于中国的,没有任何美国人对此有疑问。这种怀疑不要说引发辩论,根本就不可能有人提出来。有疑问的只是,中国会不会真正开放,会不会又缩回去,让演变道路功亏一匮。种种迹象说明,中国人是真开了眼,对美国制度发自内心崇拜的精英随处可见。中国内部“崇美派”和“保守派”应该会发生冲突,越年青的越崇美,机会一定会来。美国大使馆、领事馆、香港情报站,半潜伏半公开,各种成绩汇报很活跃。

  2010年以后,事情的真相慢慢浮现。茉莉花革命,在中国只是笑谈,2011年2月美国大使洪培博走上北京街头,发现没有人。这事很难解释,和中国崇美公知内心深处的秘密有关。

  就连中国公知,也并不是真的想走美国道路,不想发生社会动荡,有安稳日子还是愿意过,游行都不愿意。公知的内心深处知道,这么发展下去生活应该还可以。多年来的经历说明,从温饱到小康,甚至混得还不错,神经病才真去折腾制度演变。至于发表一些公知言论,又不要什么代价,甚至能名利双收,借此发泄对制度的不满,是一种社会常见社交方式。人口多,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也多,有些能够讲出相当有深度的崇美道理,甚至讲得比美国人还好。

  对制度不满是世界各国常见现象,中国反而是不满偏少的国家,群众满意度高得不正常。还经常自发围攻发泄不满的公知,其实有些过头了,没那么严重,能对话就很不错了。

  在中国人自己也不好解释的心理状态中,美国人昏忽忽地过了多年。到2013年前后,一些美国人终于发现,大反转要发生了。美国制度和中国制度和平较量,真有可能会输!这是石破天惊、极其震憾、直击灵魂的大反转。

  克林顿千算万算,算不到错误会在这里,美国制度居然会不如中国制度。当初的自信行为,成了基于错误假设的方向性失误。这不怪克林顿,实在是太离奇,没有人能想到,中国人也想不到。

  中国人也只是在2013年之后才慢慢有了真正的制度自信,还没顾上去和美国人的制度认真比较。即使是比较自信的中国人,也没想到美国制度居然有那么大的缺陷。疫情在武汉爆发的时候,中国舆论总结教训,认为同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美国,有经费、有人才、讲原则的美国CDC一定能完美地处理好。

美国封杀Tik Tok,如今看起来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图片来源:联合早报
美国封杀TikTok,如今看起来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图片来源:联合早报

  种种指标说明,美国的全球竞争力面临中国快速崛起的挑战。美国人的智库很容易就能把数据找齐,基本态势一清二楚。以前中国威胁论的报告经常有,20年前就有,但是美国政客都知道是为了政治目的搞的,夸张是基本套路。现在不一样了,不用看报告都明白了。

  基本态势清楚以后,美国人就进入了印度人的心理节奏。虽然内心深处明白中国制度的优势,但口头是绝对不能承认的。美国与印度取得了共识,中国的发展是因为民主社会的人们被中国蒙蔽了。中国偷窃了美国技术,中国利用了国际社会,利用了WTO,是美国市场养大了中国。是美国犯了错误,以为经济发展能促使中国演变。然而后果却是给美国自己制造了一个挑战者,某种程度上甚至比苏联还强大,对美国的威胁极大。

  印度人与美国人不同的是,印度人不认为自己犯了错误。能力大责任也大,美国人是真觉得过去做错了,所以出现了反应过激。当人们发现事情出错之后,就会觉得“失去控制要补救”,会反应过激,动作会比较大。印度是投机心理,美国是过激心理。

  不管如何,先用暴力把中国的上升势头按住,美国对暴力手段还有自信。美国人失去自信的,是和平地较量。在联合国等组织和平发展的理念下,明显是中国人更有信心,美国人没有信心了。

  美国人在发展信心之外,还有斗争的信心。中国经济显然是在和平的环境中崛起的,面对美国的重手打压,还行不行?在残酷的斗争中,美国人多次取得胜利。这就像屡次夺冠球队有底蕴,不经过较量,新崛起的球队不会得到认可。全球坚定看好中国胜利的,还不多,这是历史经验决定的。

  美国对华为和TikTok动手,是符合逻辑的,因为是中国科技公司龙头与有全球影响力的网络公司龙头。除此之外,美国比印度搞的事情多很多,因为目标不仅是报复性的,还有一定的操作设想。

  美国的一系列动作,有种“操之在我”的感觉。美国将中国崛起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的疏忽,技术被“窃取”了。目前美国的想法是,先把中国定义成苏联,然后按解决苏联的办法来操作。这也是正常的设想,套用过去的成功经验,数学家就是这么干的。具体细节,主打摧毁中国的经济根基,全球产业链从中国迁出重新布局。

  美国对中国动手,有特朗普团队和疫情的偶然因素。特朗普的执政团队里,有些人非常极端,特朗普本人又非常奇葩,没有传统政客的体面。再加上美国被疫情打击非常惨重,对中国有甩锅报复心理。总体来说,偶然因素让美国对中国的动作更为急迫、随意、无耻。

  三、中国公司出海的应对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公司出海碰上问题,根源就是一大一小。大的是美国,小的是印度,都是心理异常了。印度的事,基本局限在印度一国,但是对其它国家有借鉴意义。美国的事,因为美国会到各国搞事,本来就要在全球展开较量。

  可以肯定,要把美印与其它国家区别开来。美印疯得厉害,要单独的预期与应对。其它国家心理相对正常,不是一个层面的事。

  个人以为,中国公司出海的事主要还是心理变异的影响大,意识形态的影响要小一些。全球交流还是以经济来往为主,事实说明,可以抛开意识形态的分歧,生意不断扩大,这个基本信心还是要有。美国与印度的第一大贸易对象国都是中国,因为美国心理异常减少了贸易往来才降了位次。

  印度的意义是,要防止一国对中国出现极端的心理异常,要仔细分析。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会不会疯掉?如何避免这种发疯?

  这不是说中国有没有错,中国对印度其实是相当克制的。要像分析疯狂边缘人一样,去分析一国关键人物、群体舆论对中国的心理状态。你光说自己没错,没有用,别人疯了就是疯了,放火一通烧,正常人也受害。中国做得出色,别人更会“羡慕嫉妒恨”,甚至疯到搞下三滥的招数。

  如果是正常人交往,就说些互利双赢做生意的常规道理就行了。但是国家情况千差万别,一些人出现异常心理无法避免。互利双赢的“常规应对”,肯定是有用的,但未必足够。个人以为,这是中国对外交往时的短板,心理诱导手法单一。

  例如,炮制一些热门文化事件其实很有帮助,要造热点。企业出海的时候,如果只是被动应付别人的指责,防不胜防。如果主动操作,制造各种看似无关的热点,对企业有相当长远的正面帮助。中国企业虽然不时在海外做些“好人好事”,但是手法老套,很难成为热点事件。不能老实,就得搞奇葩的热点新闻事件,干得好不如说得好。

  另外一个大问题是,中国企业出海时,往往选择“避免麻烦”。如笔者去深圳一家公司参观,印象很深的一点是,这家在非洲很成功的公司,在当地尽量去除中国元素,广告里一个中国人没有。以至于非洲几个国家的人认为,这个公司是自己的“民族企业”,还争吵起来了。这个办法从单个企业来说,是相对成功的。许多企业都选择了低调发育,强调国际化,最好让人忘了“这是个中国企业”。

  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比中国公司出海强的是,能与国家整体文化强势互相结合促进。中国公司不仅得不到帮助,还要避免麻烦。在商言商,公司的选择无可厚非。但是这种状态需要重视,起码让目标国家对中国的观感向正常方向发展,而不是越看越歪。

  这方面并非就无计可施。我们自己心里清楚,中国不是国外宣传诬蔑的那样,事实真相与数据站在中国这边。这是一个“宣传势能”,别人是封锁歪曲真相,中国只要讲真话就可以了。即使什么也不做,真相自然有威力,越来越多地球人知道中国强大了。如果要做事,能想很多办法。企业出海时,愿景长远的公司,可以与外宣力量结合,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目标也不用太大,不用搞意识形态对抗。就简简单单的,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其实如果肯花钱,可以出不少奇招。如美国有个“移民大乐透”,全球抽签让人进美国。中国完全可以搞,花不了多少钱,让人来中国加强交流。企业也可以搞,要用创新的方式让人认识到中国的真实情况。

  别人要搞意识形态,这其实是中国的优势,中国不太讲意识形态,强调改革与时俱进。中国公司在海外做业务时,淡化意识形态是正确的方向。其实地球人也不太愿意搞太复杂,就简单吃喝玩乐,不太想搞政治。所以中国应该用这种软性交流对抗敌对势力的“讲政治”。这方面中国公司大有可为,把全国各地各种鲜活的生活方式介绍到世界,TikTok的成功就是暗合了这个路线。

  从基本面来看,除了美国印度情况特殊,死盯着中国很难搞,其它国家没有这么极端。世界各国和中国没有根本利益冲突,平时也是过自己的日子,不至于和中国搞出太异常的心理。只要重视心理,防范突发事件影响,应该可以控制在相对正常的状态。和世界各国来往,也可以明确提出交往原则,不要压力太大,大家都轻松过。

  美国是有想法,自己变态还不够,让世界各国都变态。这显然太过离谱,各国不太情愿。只有印度和美国一样有发疯的心理背景,迅速转变。美国和印度的心病,难治,不是中国做工作就有用的。但是其它国家还是可以的,可以合作双赢做生意,基本态势算是正常。

  美国和印度的心理状态,也会演化。这很复杂,也许更疯。中国没有超能力,不能把美印关进疯人院治病。还是得美国印度自己恢复,多少能正常点。

  一般来说,人疯是一阵阵的,搞累了也得吃饭过日子。印度就得过日子,据说禁了中国尿素,国际市场就涨价了,底牌被看穿,即使又放开中国进口,价格还是涨上去了。这种事情多点,人就能冷静点,多少恢复点正常情绪。

  再过些时间,也许印度就发现,期盼的美国援助、产业链转移没什么进展,就会有些没劲了,卖力表演反中不知图啥。印度其实相当需要中国,印度出口中国也就100多亿美元,从中国进口700多亿,巨大的逆差肯定不愿意,但是真的需要中国产品。印度迟早得冷静下来。

  和印度来往,就得防它时不时地犯病。以前是有点没防着,因为感觉正常了挺长时间,但是病根一直在。这次是印度较大的一次发作,情况比较特殊,以后应该会小点。就等印度自己好点吧,好不了也没办法,就防着点。

  美国的疯病发作得更厉害,因为更狂妄,霸权心态没法讲理。陷入这种心理的人,偏执了,一定要搞事让自己“通畅”,不达目的不罢休。这就不是治病的概念,而是要去防卫,病毒势大不可灭,就先保护自己不得病。

  中国企业出海,就需要想得深远一些,如果依附于美国的平台,就不能只顾做生意了,需要想想独立性,能不能保护自己。世界上有不少对美国干涉很烦的力量,可以合作,建立免于美国侵害的“安全区”,就算美国犯病,也还有个生存底盘。

中国企业出海,要大胆交朋友。图片来源网络中国企业出海,要大胆交朋友。图片来源网络

  把“去美化”持续地做下去,中国牵头,有需求的各国力量加进来,这个方向不会错。如果出海的公司没法去美化,就需要收着点,随时准备美国来打劫,不要投入太多把老本都赔进去了。宁肯多花点精力做暂时没收益的“去美化”,不着急发展。中国自己市场够大,发展内循环还有很大空间。

  美国传统上战略思维有优势,很注重做平台。美国对于具体的产品倒不是太在意,有需要就抽头或者打劫,这就是平台的优势。这是值得学习的,美国平台上各国都有些不自在,发展其它平台有需求。

  中国有追求的公司出海,不能只是卖产品了,战略思维要上层次,要做平台。以中国为基地,先保证生存,然后到海外做平台,平台要做扎实,去美化。别的国家,没有美国的疯病,可以拉进来合作。意识形态分歧不是问题,平台技术是普世的。

  等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的安全平台够多了,中国公司出海就容易了。现在碰上的风浪,也是因为过去没有做平台,依附于“国际市场”,从根上就不安全。

  做平台有很多方向,IT是最大的一个。去美化的IT平台肯定要搞,美国现在耀武扬威主要靠的就是IT平台。世界各国其实都有不满,巨大的广告费让美国公司赚去了。中国提供平台技术,这事就不难操作,各国能够获利有动机。美国打劫TikTok,长远来说是立了一个很坏的样例。其它国家照样可以拿安全理由去搞美国APP,现在没条件,以后总有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帮助各国搞去美化的平台就好了。

  还有一个大方向是金融,这也是美国大占便宜,全球多国很不满。美国金融操作搞得实在太过头,疯了一样印钞,各国都看在眼里,想法已经有了。发展新型的国际金融平台,摆脱美元,公平分配金融利益,是正当的发展方向。

  国际组织要摆脱美国影响,国际传媒要独立发声,不做美国势力的传声筒。这些工作都相当值得做,中国公司也可以往这个方向努力,在国际上建立传媒平台。

  以前中国是真心想搞好中美关系,愿意给美国很大的好处。但是美国要把中国打死,这中国也得变了。和美国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就得坚决发展去美化平台,让美国的疯劲打到空处。美国越疯,去美化平台就越有必要,各国都需要。

  这里有很多技术细节,难度很高,例如芯片产业独立就需要艰苦的工作。但是方向不应该有疑问,必须去做。也要有信心,中国足够强大,有时间和空间去将这些去美化的平台做好。

  中国企业出海可能还需要低调一段时间,继续当隐形人,为了生存必须如此。只是这次需要心里明白,事情不会自己解决。为了以后有发展空间,光低调不行,有些事需要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