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新闻 >

三峡工程钉子户张秉爱:1992年全村搬迁她不走

条评论

三峡工程钉子户张秉爱:1992年全村搬迁她不走

阴影往往伴随着光线而生。喧嚣的城市下,沉淀着许多苦难不为人知。麻绳总是挑着细的地方断。往往被苦难缠身的人,更容易被生活压迫得喘不过气。

 

人生总是在被迫选择的路口,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也有人根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被生活裹挟着无法动弹,只能被旋涡淹没,麻木地继续前行着。

转眼之间,三峡工程的建立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有的人换了一个城市幸福地生活着,而有些人仍停留在原地成为了有名的“钉子户”。

这个“钉子户”就是张秉爱。

那么,有着更好的选择,更好的机会,为什么她会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固守在原地呢?

 

 

父母之命 被迫出嫁

湖北省内山水秀丽,风景宜人。其中河流以长江最为闻名。但是靠近三峡的地区多为山区,地势崎岖,靠近江面或者江水湍急的地方更是山谷嶙峋不齐。

在这样的环境中,交通并不方便。近三峡处村落大多都是依山而建,而光是建于山上或是建于山下的便利程度都是天壤之别。

山下的居民出行较为便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闲暇时还可以出门寻一处地方做会儿零工,收入水平在人们的辛勤劳作下不断提升,生活质量也越来越好。

而山上的居民虽说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上下山都不方便,更别谈进、出货物来售卖了。所以建立在山上的村落只能勉强糊口,根本无法设想有好的生活质量。

 

二十世纪中期,秉爱出生在一个建立于山上的村落中。她渐渐地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很快便到了她出嫁的年龄。

姑娘哪有不期盼自己婚姻幸福美满的呢?张秉爱自然也对自己的婚姻充满粉色的幻想。

那时的她有一个青梅竹马的玩伴,她只是幻想过有一天能够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少年共同走入婚姻的殿堂。

但是张秉爱的父母一直在并不富裕的生活中苦苦挣扎,自然非常清楚地明白如果自家闺女继续在山上的村落生活下去,将来有一天也会和她的父母一样,在贫困中度过一生。

出于各方面的考虑,家境也好,彩礼也罢,为了能够将利益最大化,也为了自家闺女着想。在综合考量一番后,张秉爱的父母做出了决定。

 

他们决定将张秉爱许配给山下一个素未谋面,并且腿部有残疾的人家。那时候的张秉爱正值18,青春大好的年龄,也正是含苞待放的年龄。这样的消息对她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

张秉爱十分痛苦,她苦苦哀求自己的父母,不想去完成这桩婚事。

她还如实对父母坦白,告诉他们自己其实已经有了男朋友,有了心仪的对象,虽然各自家庭都不算富裕,但是只要有感情,彼此珍惜,互相扶持,一定可以过得很幸福。

即便是这样,张秉爱的父母也并没有做出让步。相反地,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他们强迫张秉爱和她的男朋友分手,并且完成这桩婚事。

张秉爱每日以泪洗面,度日如年。小小的少女却已经明白了忧愁是什么滋味。被家中人逼迫,张秉爱最终还是完成了这桩婚事。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那个并不开放的年代,父母的命令大过天。张秉爱虽是伤心欲绝,甚至用绝食来表达自己的痛苦,但终究也是无可奈何。

她最终走向了全然陌生的地方,走向了左右邻里都羡慕着的“好地方”,走向了未来再也无法离开的地方。

嫁入夫家后,张秉爱的生活并不如她之前所幻想的那般美好。尽管说结婚对象换了一个并不喜欢的人,但是在彼此尊重的情况下,婚后的生活应该也还算幸福。

但是张秉爱的婚后生活并不如意。因为丈夫的残疾,再加上丈夫还有几个兄弟姐妹,并没有多受家中重视。

在张秉爱大婚的那一天,婆家也仅仅只是送了她一些很普通的,甚至可以说有点寒酸的东西。

 

这让张秉爱无法接受,她甚至想转身就跑,却被大家一齐拦下。张秉爱的父母更是劝说她,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地。

张秉爱看着自己的父母,仿佛从未认识过他们一样。他们似乎只对金钱和好处有所体会,为了这些,一切都可以放弃。

没有办法,再不情愿,张秉爱也只能留了下来。一开始,张秉爱和丈夫并没有过多的接触,两人之间也没有多么深厚的感情。

由于不受重视,再加上丈夫残疾。绝大多数时间家中的重活都是张秉爱一个人承担,偶尔张秉爱的父母会下山来帮助她,婆家很少会主动来帮助张秉爱。

 

过度操劳加上心灵上的疲惫,张秉爱的第一个孩子就这样失去了生命。

好在张秉爱的丈夫并不是全然没有体会。慢慢地,张秉爱的丈夫也会在张秉爱干完活回到家中的时候,给她捏捏酸痛的胳膊和腿,让她能够拥有喘息的机会。

生活也就这样每一日都没有什么变化,也似乎看不到尽头。一日又一日,所有的期待都不复存在,有的仅是麻木和习以为常。

但是就在风平浪静的某一天,这种麻木的生活有了变化。

 

三峡工程启动 选择靠后搬迁

三峡水电站一直是我国的重要水利工程项目,因防洪等需求应运而生,自建设成功后为我国的防洪发电等立下汗马功劳。

而三峡工程的建设以及防洪的一些硬性需求,使得居住在周围的居民需要挪到更适合居住的地方去。

 

但是因为三峡边上大多都是祖祖辈辈都一直在同一片地方生活了一辈子,所以劝说大家搬迁的事还是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1992年,正式确定要建立三峡大坝,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三峡工程移民条例。这个消息一传到众人耳里,大家都炸开了锅,对这件事大多数人都抱着喜忧参半的态度。

喜的是,他们可以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居住,生计上的事只会更加便利。忧的是,如果答应移民,他们就要离开这片生活了许多年的土地,到全然陌生的地方去。

在众人的讨论声中,彼时已经孕育了两个孩子的张秉爱也知道了这件事。当时张秉爱的家正好在水线175米以下的地方,正是第一批搬迁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