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新闻 >

忆亲人、祭先烈、踏青游

条评论

忆亲人、祭先烈、踏青游

又是清明时,清朗寓情思。

一束鲜花、一首诗歌、一次踏青……用绿色、健康、环保的方式纪念逝去的亲人、追忆革命先烈,各地群众在缅怀中传承精神,在家风家教中忆初心,汇聚对生命的感动和前进的力量。

忆亲人 让生命在绿色中延续

4月4日,记者在吉林长春息园看到,这里办公时间已从早上7点半提前到6点半,清明节前,长春息园的日均接待人数达到5000多人,迎来祭扫小高峰。园内设置了6处便民服务点,为人们提供免费的香炉、毛巾、鲜花、追思卡片等。人们可将对亲人的思念写在卡片上,领一束鲜花,献一杯清茶。

长春市民在长春息园填写追思卡片。新华社记者 姜明明 摄

长春市民在长春息园填写追思卡片。新华社记者 姜明明 摄

近日,民政部要求各地从方便群众祭扫出发,通过增设服务窗口、延长服务时间、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手段、强化人文关怀等,想方设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温馨的服务。

江苏南京雨花功德园内,市民黄海军一家六口祭扫先人。“我们通过‘我的南京’App‘宁思念’平台预约后前来祭扫。这几年我们已经习惯鲜花祭扫,重要的是心意!”黄海军说。

沈阳市民唐娜带着孩子到劳动公园内,将购买的两株文竹种在树下。“孩子爷爷生前喜欢文竹,也喜欢来公园遛弯,我们把文竹种在这里,表达对他的思念。”

4月2日早上,载有34份逝者骨灰的“国宾9号”撒海专用船驶出天津国际邮轮母港码头,驶向大海。逝者亲属薛晓东和几位亲属专程从唐山赶来,将已逝亲人的骨灰撒入大海。“家人出生在沿海地区,将骨灰播撒入海是家人的遗愿。”薛晓东说。

清明追思绵绵,文明祭扫重心意。通过敬献鲜花、植树思亲、网络祭祀等绿色祭扫方式缅怀先人,文明祭扫已成为一种习惯,让精神传承,让好家风延续。

祭先烈 赓续红色血脉

风拂花艳祭英雄。清明时节,人们通过歌咏、献花、追忆先烈事迹,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4月3日,91岁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维波特意穿上珍爱的旧军装,前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缅怀战友。

“昨天的事情我也许记不清了,但70多年前的事情我忘不了。”李维波说,他把战友们的事迹讲给参加纪念活动的学生们,让红色血脉赓续,让革命薪火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