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旅游 >

成都武侯区推出"社区微旅游"项目 提升居民对

条评论

成都武侯区推出"社区微旅游"项目 提升居民对

王泓之 本报记者 蒋君芳

去年最后一天,府南河畔。几位阿姨一边聆听专业老师讲解景点,一边学习讲解的安全事项和礼仪。线路还可以增加什么景点?九眼桥的故事还有哪些?太平横街要不要去逛一逛?……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的阿姨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居民导游。

此前,成都市武侯区共和路社区整合辖区居民需求及资源现状,推出社区微旅游项目,发展社区旅游同时,引导居民了解本土文化,增加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于是就有了担任社区微旅游项目导游的社区居民。

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激发居民积极性

社区微旅游项目推出的背后有怎样的考虑?

社区党委副书记胡海焘介绍,共和路社区毗邻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周边有鸳鸯楼、望江楼公园、九眼桥、薛涛墓等独一无二的旅游文化资源,“为了深度激发旅游资源活力,我们联合社会组织打造社区微旅游项目,为不同需求的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

项目意义不止于此。社区在前期调研中发现,辖区内有大量租房户以及外来人员,对本土文化了解不多,社区归属感不强。

由谁来讲述本土文化最合适?原住民进入了社区两委的视野。“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对这里的历史文化、发展变迁都十分了解。”在胡海焘看来,让熟悉情况的社区居民来当导游,在提升辖区旅游品牌影响力同时,还能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前期招募非常困难,都是发动骨干和老党员,第二批招募一下子就多了十多人报名,很多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被激发了。”

胡海焘认为,相比专业导游,居民导游有自己的优势。“居民导游可以带大家看不一样的风景、深度体验成都生活方式,比如哪里的串串最资格?哪里的盖碗茶最地道?望江楼公园哪个季节最安逸?解答这些问题就体现出当地居民导游的优势。”

项目收入注入公益基金,推动社区发展

“安顺桥望九眼桥,古佛黄瓜宋公桥。”在游客面前,居民导游陈开琼脱口而出的谚语道出几道桥的来由和典故。而从旧时的川大情侣教职工宿舍到如今来蓉打拼者的出租屋,热门的拍照景点鸳鸯楼也在陈阿姨的口述中多了几分厚重感。

从九眼桥到鸳鸯楼再到川大博物馆,这条满载成都记忆的社区微旅游线路,是共和路社区为了将辖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居民的需求相结合而推出的经典线路。几个点位将锦江风光、百年学府、天府之河串联成一个老成都档案册,由居民导游带着游客细数翻阅。

目前,居民及游客通过相关的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就可以申请参与共和路社区微旅游项目。从推出至今,社区已培育出8名社区导游,接待游客200余人次。胡海焘说,项目收入部分所得将注入社区公益基金中,推动社区治理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