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房产 > 楼市新闻 >

北京32亿元支持水源区发展

条评论

北京32亿元支持水源区发展

五年前,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北京市民喝上了甘甜的南来之水。自此,同饮一江水,水相连,人相亲,心相通,南水北调把京豫、京鄂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昨天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五周年新闻发布会,市扶贫支援办、市水务局、河南南阳市政府、湖北十堰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和水源保护及利用情况。

“用心用情”做好对口协作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全线建成通水,同月27日南水进京。五年来,北京累计接收丹江口水库来水超过52亿立方米,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以上,全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00万。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市扶贫支援办副主任孙占生介绍,北京市紧紧围绕“保水质、助扶贫、强民生、促转型”的工作主线,坚持首善标准,科学谋划,用心用情,全方位开展协作,助力水源区生态环境改善,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

自2014年开展对口协作工作以来,北京市安排资金32亿元,实施项目900多个,重点在水质保护、精准扶贫、产业转型、民生事业、交流合作等领域支持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北京16区与河南、湖北两省水源区结对的区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此外,一批北京地区企业到水源区投资兴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水源区,北京市着力水质保护,促进绿色发展,加大产业协作,助力生态扶贫。北京小镇项目在淅川渠首落地,孵化出淅川软籽石榴、内乡贡菊、丹江柑橘、竹溪茶叶等一批农林产业化基地,带动水源区数万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通过加强农林科技协作,推动水源区产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京宛、京堰因水结“亲”

河南省南阳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南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昊哲打了个比方,丹江口水库每年向北京输水11亿立方米,这些水相当于绕北京二环一圈、高16米的一个超级“水立方”。

几年来,通过京宛协作的渠道,南阳进一步加快水源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库区及其周边县区重点培育生态经济产业,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和低毒无毒农药,实现了保水质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为了更好地保水质,南阳引进北京的大型专业化企业,建设污水处理厂26个、垃圾处理场29个,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座,走出一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

湖北省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被称为“华北水井”。在这里,北京市先后投入协作资金2亿多元,帮助20多个贫困村发展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辐射带动贫困人口2万多人。十堰市副市长吴烨表示,十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污,下足绣花功夫科学治水,坚决当好“守井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

节水是最大的感恩

“节水就是最大的感恩。”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光明说,南水进京后,北京每年从丹江口水库调水超过10亿立方米,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60立方米,极大缓解了首都水资源紧缺形势,有力提升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也为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等重点区域提供了水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