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江南文明网 > 科技 >

线下经销商突遭断供,准备联合起诉小米

条评论

线下经销商突遭断供,准备联合起诉小米

    在王毅组建的多个数百人微信群里,集结了全国各地的小米专营店店主。他们说小米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单方面停止续签协议和供货,而且也未及时执行当初承诺的返利政策。

    小米线下渠道商反水,要进京起诉小米公司。

    在王毅组建的多个数百人微信群里,集结了全国各地的小米专营店店主。他们说小米在没有事先通知的情况下,单方面停止续签协议和供货,而且也未及时执行当初承诺的返利政策。

    就在他们正收集小米违约证据时,1月14日,小米公司发布《专营店调整公开信》,信中提到:专营店模式将在合约到期后逐步退出现有渠道体系,并通过对场地和形象的升级,将专营店统一升级为专卖店或授权店。

    但该文件出台之前,这些店主就已经处于被断供(主流货源无法上货)状态。在王毅看来,小米发官方通告属于滞后行为。

    断供与续约

    长期以来,小米的线下渠道有四种形态:小米专营店、小米授权店、小米专卖店和小米之家。

    除小米之家为集团直营外,其他三个均为代理商加盟。专卖店在装潢标准、门店规格、享有政策待遇等方面与小米之家相似;授权店与专营店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的规模更小,投入更少,目标用户群集中在小城市及县镇区域。按目前规划,小米线下渠道未来将分三层,自上而下为小米之家,市区的小米专卖店与面向县乡镇的小米授权店。而专营店,迎来谢幕。

    小米未打招呼即对线下渠道动刀。矛盾由此激化。

    从专营店老板们提供的与小米的合同来看,条款中普遍有如下规定,“合作期限届满前一个月,双方均未提出异议的,本协议期限可顺延一年。”王毅原以为,今年也会和往常一样自动续约。小米公司并没有以电话、邮件或者书面文件等,提示他到期不再续约。

    王毅的合同是1月12日到期,他当天打开订货系统,发现后台已被锁死。他用微信和相关小米负责人联系,没有收到回复,拨打了几次语音通话,无人接听。

    据四川的一位专营店店主刘霄讲,合同到期需要他在平台重新提交合同,正常情况下几分钟就能收到短信,他只要拿手机签字就行。他合同的到期日为1月11日,最后一单的提货时间截止在了1月9日。他主动联系城市经理,对方称不知道小米还让不让签,“再上边的领导也说不知道,都说正在审核”。

    这是刘霄经营小米手机店的第三年。他一直没接到任何通知,包括口头通知。元旦当天,他还参与了小米11新品的线下首发。

    然而分散在不同城市的店主,遇到的情况并不太一样。

    2020年下半年开始,江苏镇江的何云胜就预感小米专营店项目可能不行了,因为各种断货与不分货现象。尽管他的合同2021年1月16日才到期。福建南平,胡海的店从11月初无法上新品。孙明明在辽宁大连的三家专营店,统统断供已经一年时间。

    “从专营店往上升开始,呈金字塔型投资,专营店升授权店花200万,包括房租、装修、进货等,不过200万也就能给你20万比较好的货。”除专营店外,孙明明在其他城市还有几个授权店和专卖店。在他看来,升级应该是自愿的,没有给明确说法就断供。这是一刀切。

    将大家组织起来后,王毅说小米派了三个人找他谈话,明确合同续约已经不可能。他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选址建授权店,重新按要求装潢,要么退出小米渠道体系。

    “升级”的账本

    摆在刘霄面前的,也是同样的两条路。他有考虑进行店面升级,不过他遇到个问题。他所在市区按小米规定只能新建专卖店,授权店会设在乡镇。这意味着,他得搬家。

    “市区专卖店看面积,60-100平米,首单需提60-100万的货,押金10万,装修10万(不包括租金、物业、水电、人工费);乡镇授权店仅提货要求低些,没有押金。这里是五线城市,一线城市成本会更高。”刘霄称,他店里的小米产品库存还有28万元,另外房租是已经交了的,每年10万,员工工资、水电费每年15万左右,都在正常支付。

    王毅盘算了下,开新门面需至少再追加投入80万元。他态度坚决,拒绝升级授权店,要向小米索赔因突然断供所产生的各种损失。刘霄则对“商业人物”表示,放弃小米有点舍不得,尽管小米利润确实很低,但做了几年有很多老客户,突然转做其他品牌,他有可能重头再来。

    挽回账面上的沉没成本和未来的预期损失,是店主们围攻小米的主要诉求。

    一位曾在2019年就未在续签的店长觉得,有些人之所以不赚钱甚至亏损仍想续签,也是不想让之前的投入全打水漂。“签约时候小米会要求压货10万-50万,级别越高压货越多,另外还有装修和返利,返利要1-3个月才会返给店长,有的甚至更长”。

    所谓“返补”,官方说法叫直降直补。据小米一位前员工介绍,小米产品的底价是以销售价来决定,并没有一个明确底价,比如,零售价1000元的手机,线下店进货价1000,小米答应返点7%,即利润70;小米要求线上线下统一价,如果官网搞活动按900元卖,那线下店利润就是63元,这时候底价为837,小米依1000元提货价再补贴差价163元。

    但近段时间,有店主讲没有收到小米的返补。“返点是提货后一周先返5个点,次月再返1个点和直降直补的钱,剩下一个点有时要考核,有时不考核。”上述前员工称,有些返补前后涉及很长时间,交叉在一起基本算不清楚,只能根据销售额和毛利点大概测算,“系统后台可以导出来表格,但就是因为太多太乱,所以需要手工一个个核对,这需要时间”。

    2020年下旬开始,小米又调整了部分产品的返利政策。王毅说他从来不去细看账户里的返利,因为太复杂,他看不懂,根本不清楚小米是否完全执行过这些返利。

    王毅原本是资深米粉。在小米线下渠道建设中,他从摆地摊开始,马前卒般地充当了开垦者角色。那是段赔本赚吆喝的日子。到现在,他算是深切体会了小米线下渠道政策的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也让他对如今“小米专营店升级授权店”的前景表示怀疑。

    流水的小米高管,没做好的线下渠道

    在此次对线下渠道重新调整前,小米经销商网络更显现一种复杂和混乱。专卖店与授权店的市场覆盖存在严重交叉;授权店又和专营店互抢地盘,争夺资源。

    “关闭专营店是必然,以前开授权店投入100-150万,专营店投入10万,但两者享受政策是一样的。小米原来经常缺货,由于发货仓库不一样,有时候授权店没货,专营店有货,这本身不合理。”小米线下渠道方面的前员工冯浩讲,当时说专营店建店标准对标华为乡镇授权店,独立门头,只能卖小米产品,可实际执行中,为了数据,很多之前小米直供店店长直接提了首单包的货,没装修就升级为专营店,而其他一些人却投了实打实的钱。

    2020年,华为受挫,小米再提重返中国市场第一的口号,整顿渠道,与华为和OV角力线下市场。小米专营店这个难产收益的历史遗留产物,或免不了出局命运。

    专营店前身为小米直供店,直供店前身为小米小店。二者的区别是,小米小店不需要门店。小米小店针对县乡市场,于2017年8月正式公测,是小米布局线下销售网络的尝试,企图实现个人卖家和小米官方的直接订货。官方宣传用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表述。

    以王毅为代表的米粉成为小米小店的生力军。但在小米小店与直供店时期,都还没有返补政策,所以王毅说那两年并未赚到钱,“我们原价进货,小米降价销售我们就直接亏损”。

    2017年,是小米继2016年遭遇首次谷底的翻局之年。雷军亲掌供应链,同时主导小米全面布局线下,表示要在三到四年间将小米之家开到1000家。另一边,小米发力下沉市场。同年8月,雷军深入河南调研。然而两个月后,小米联合创始人林斌的一条微博引发了群嘲。

    这批以摆地摊、打游击为主的店长,大多没有经商经验,既没实力囤货,也拿不出突出业绩。靠米粉的热情,小米几乎零成本收罗了三四线城市及县乡的“线下零售商”,免费为其地推。后期,小米逐步引导这些店长进行“打怪升级”,比如,优先扶持有实体店的店长,于是有了小米直供店;直供店升级专营店的,有参与新品首发资格等。

    这也是个依次淘汰的过程:2017年,小米小店;2018年,小米直供店;2019年,小米专营店;2020年小米授权店。伴随着的,是负责线下渠道的小米高管走马灯似轮换,从秦涛、汪凌鸣到张剑慧、王川,再到现在的小米中国区掌门人卢伟冰。这也导致政策缺乏延续性。

    “未来一年小米之家要开到每个县城。”2021年1月9日,卢伟冰在微博庆祝1003家小米之家在该日同时开业。这算完成了雷军曾定下的“千家店”目标。卢伟冰同时表示,开店质量要远重于开店速度,这是小米开店的第一原则。

    只是如今盛况之下,王毅他们在担心——专营店升级为授权店后,授权店是不是还要再升级专卖店,专卖店又会不会被小米之家吞并?答案或许要交给时间了。

    1月22日,在王毅组织小米专营店店主闹腾近十天后,部分店主收到了小米的邮件。邮件中称,合同协议到期后,小米将不再续约,专营店不能继续使用小米商标,应摘除小米Logo门头,并履行协议终止的其他相关义务。如有意与小米开展新合作,可在5日内回复邮件。

    截止发稿,王毅和那些合同早已到期的店主,暂时并没有收到该邮件。